苏仙:五剂药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近年来,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苏仙区纪委监委开方抓药,从推动责任落实、强化宣传教育、汇聚监督合力、严肃问责曝光、构建长效机制入手,为全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药方一“醒脑丸”:用好谈话手段,推动责任落实。该区纪委监委用足用活包括例行谈话、提醒谈话和警示谈话、集体约谈在内的各种监督手段,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神醒脑”。由区纪委书记对6名分管扶贫工作的区级领导进行了个别提醒谈话。1-11月,已开展4期扶贫领域相关责任人集中约谈,含括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队队长,约谈对象已达130余人。
药方二“镇心丹”:用活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该区纪委监委用活各种宣传形式,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推动扶贫领域警示教育深入人心。坚持对典型案件进行剖析,编印《扶贫领域违纪案件警示录》600余册,下发到区直各单位和基层村组、社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根据查处的真实案件拍摄反腐微电影《“硕鼠”村官现形记》,经媒体播出后,点击量超过了一万余人次。10月,又拍摄以推进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微电影《廉洁扶贫在路上》,将于近期在全区巡回播放。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举办“精准扶贫法律进乡村优化经济环境法治讲座”,邀请律师与村民们齐坐一堂,深刻剖析全省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讲解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解答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
药方三“祛风散”:汇聚监督合力,打造立体监督。一是加强部门联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四不两直”的方法,由区委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区各镇扶贫工作开展专项督查37次,发现问题线索52条。二是发挥专项巡察利剑作用。该区已于10月中下旬启动第五轮巡察,10月、11月对部分村和扶贫工作队扶贫作风情况开展两次联合督查,查处5名“走读式”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五届区委前四轮巡察及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共反馈问题349个,移交问题线索76条。完成问题整改246个,清退违规资金99.7万元,办结问题线索55条。三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来信、来访、来电、网络 “四位一体”信访举报平台,1-11月,共受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投诉件22件,办结21件,给予党纪处分8人。四是积极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优势。对扶贫、民生资金及村级财务实现全覆盖监管,1-11月,完成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等155个民生资金项目317次比对,追缴资金14万余元,问责处理26人,因数据碰撞对比发现扶贫户疑似违规拥有车辆、房产等问题约谈25人,提醒谈话30人。
药方四“拔毒膏”:严肃问责曝光,强化震慑作用。该区纪委监委始终挺纪在前,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1-11月,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立案审查16件,共查处6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3人,追缴、退还群众资金14.76万元。印发典型案例通报4期,通报13起问题30人。为增加影响力和威慑度,还通过“苏仙风纪”、“林邑清风”、“三湘风纪网”及相关报社报道多渠道进行曝光,起到了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拔毒去病”效果。
药方五“长生片”:扎紧制度笼子,构建长效机制。将整章建制与运用“1+X”监督执纪方式方法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查处一例案件,剖析一类问题,健全一套制度,规范一片管理。先后制定《苏仙区精准扶贫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试行)》、《苏仙区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正干部作风等问题的长效机制。(苏仙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