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坚持“三查三确保”让“蝇贪”无处藏身

开云镇桂花村在实施白茶产业扶贫项目时,项目扶贫资金10万被挪作他用;开云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广播工作人员黄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9万元;开云镇桂花村在分配危房改造改造资金过程中,存在优亲厚友、弄虚造假等等。在群众的举报下,一个个自作聪明的“蝇贪”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深挖细究之下浮出水面,并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018年以来,衡山县坚持“三查三确保”,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虚报冒领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允许任何人动手脚、玩猫腻。
查线索,确保问题不放过。坚持问题导向、拓宽问题线索获取渠道,深入梳理排查今年以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线索,及时分类处理,建立线索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纳入县委巡察的必巡内容,走村进居、入户核查,面对面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通过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主动出击查找问题线索。县政务服务热线12345、“互联网+监督”平台、衡山县清风网、衡山清风微信公众号开设举报曝光专区,平台工作人员在管理后台第一时间查收,并及时转交办理。
查责任,确保政策不跑偏。充分发挥督办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三级联动作用,持续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督查,严查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不实、落实责任不力的问题,开展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2016年以来特色农业、重点产业、油茶产业、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开展专项治理。
查腐败,确保资金不侵蚀。县纪委监委机关纪检监察室牵头,抽调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的精干力量,成立4个工作组,将上级部门和县委巡察机构移交的重点线索进行集中统一处置。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处理;对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的,坚决从严查处,坚决铲除侵害群众利益、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的腐败毒瘤。1-11月份,全县共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微腐败问题线索45件,立案查处1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衡山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