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严管+厚爱激发帮扶内生动力

津市在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坚持激励与考核、服务与保障、增强外部压力与激发内生动力“三结合”,深推帮扶干部作风转变,确保干部不仅身在一线,更心在一线。
“驻”的要求到位。在全市11个贫困村,20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落实驻村工作队,百家后盾单位千名干部下乡入村,实现了帮扶全覆盖。要求驻村帮扶干部全员把党组织关系转到贫困村,由帮扶工作队长履行第一书记的责任。划定驻村帮扶工作队10项任务5项工作流程,重点对组织结对帮扶、统筹到户政策、组织项目实施等7项重点业务进行明确,作为履职考核硬性指标,有效传导了压力。
“管”的措施到位。印发《津市市驻贫困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制度》,严格驻村考勤、请销假等规定,将驻村要求细化到“每月不少于20天”。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考量,把脱贫攻坚作风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绩效评估内容。同时,明确帮扶干部“三个优先”,即优先落实经费,优先推荐评先,优先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励担当作为。
“督”的权威到位。织密监督之网,“一旬一主题”把党风政风监督、巡察监督、专治办专门监督和市委政府“两办”监督等挺在前面。秉承“监督不影响工作”“监督不扰民”工作理念,注重监督打捆进行、提升质效,如印发三、四季度督查方案,统筹开展市委巡察、党风政风监督和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活动,严格实行相关监督活动向市委督查室报备制。在监督中,注重实事求是、区分情况、找准症结,如7月督查活动中,针对部分驻村干部未按要求到岗到位问题,注重甄别主因,对4家不按要求保障驻村干部脱产的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减轻帮扶干部压力。(津市市纪委监委 郭勇 杨琦)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