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邵阳:多形式开展警示教育 筑牢扶贫领域纪律防线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12-14 09:41 来源:三湘风纪网

    “王某,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违反政治纪律,对桐龙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挡土墙坍塌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邵阳市城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某被邵阳市纪委监委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被通报的有县委常委、有乡镇一把手、社区主任,还有多名党员,这中间有很些人,是我以前的同事,对于我来说在我的人生中一次心灵碰撞,是最直接、最有意义的一堂警示教育课。”在场的一名扶贫办工作人员如是说。
    近年来,邵阳市纪委进一步加大扶贫领域通报曝光力度,还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编印警示教育读本等多种形式,充分用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让警示教育触及扶贫领域干部的内心深处,让反面教材入脑入心。
曝光一起,警醒一方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日,洞口县高沙镇党委书记由衷地表示。
    近年来,邵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保持高压惩贪治腐的同时,通过公开曝光、层层警示,扎实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达到震慑一片、警醒一方的警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了纪律审查在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中的治本功能。  
    2018年5月,市纪委正式在“邵阳廉政网”开设“扶贫领域情况通报”专栏,定期选取全市查办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通报。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2014年,个体户侯某某使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授权委托书等资料,入选城步县招标代理机构库,并与丹口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洞旺公路工程招标代理合同。该工程项目导致了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08.8万元被骗取,所涉及业主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工程审计结算部门等共11名公职人员被追究党政纪责任。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为了更好的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邵阳市纪委监委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编写了警示教育书——《身边的警钟》,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敢腐、不想腐的免疫力。书中收集了十八大以来我市的典型违法案例27个,书中既有违纪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忏悔录摘选,又有执纪审查人员对案件的深入剖析和点评,发人深省。
    “目前我们第一版印发了3万册,免费发放给全市各单位组织,并结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支部学习等形式开展讨论,引导公职人员对照检查、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心灵碰撞,引发深思
    邵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筑牢思想之堤、增强拒腐自觉为重点,用好市委党校和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两个载体。2017年,市纪委将汇编的违纪干部忏悔录、案例集等被列为课程教材,同时,市纪委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
    “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忏悔,触动心灵,震撼思想,真切地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 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的邵东县扶贫干部驻村有感而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在利诱面前,放松思想道德修养,放松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航道,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从领导干部蜕变为“阶下囚”的过程。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的巨大反差,深切体会到违法犯罪对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深重危害。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今年以来,警示教育基地共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26批次,受众1900多人。
    正本清源、激浊扬清,需要有春风化雨的“滴灌”沁润心灵。市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进行思想传播、教育感化,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目前,我们正在挖掘周敦颐、蔡锷将军等历史名人的勤廉故事,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历史坐标。”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邵阳市纪委监委  刘恒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