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主动出击 打好“互联网+监督”组合拳

“互联网+监督”工作是由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加强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的重要工作,是实现“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自“互联网+监督”工作启动以来,株洲市主动作为,打出组合拳,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协调配合,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压紧责任链条。市“互联网+监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与各县市区和各相关单位成立的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完善有关措施,推进监督平台的运用。如市财政局为推动“互联网+监督”工作,在局内签订责任状13份,将责任明确到科室和个人,并将“互联网+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考核。
推动群众监督。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互联网+监督”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册、派发宣传资料、走村到户扫码关注等方式,提高平台关注度和群众知晓度。督促相关部门实时进行平台数据录入和资金公开,紧盯扶贫项目、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便利,倡导群众参与监督,切实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18年5月,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井村一村民抱着好奇的心态,使用手机微信登入“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无意间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看见了龙井村里财务的公开情况后向乡纪委书记反映了自己的疑问。随后,乡纪委通过走访调查,核实了龙井村虚列工程项目误工工资,套取村级资金的违纪事实,相关责任人均受到问责处理。
加强数据比对。积极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精准监督功能,定期对平台大数据进行手动比对。将平台基础数据库中公职人员、房产、车辆、去世人员、非残疾人员、企业法人等数据,与录入的低保救济、卫生补贴、残疾补贴等民生资金数据进行后台“碰撞”比对,使一些“当老板的享受补助”、“死人吃低保”等不正常现象现出“原形”。如,醴陵市通过平台对有房者、有车者、企业法人、个体户、非残疾人、去世人员6类人员领取补贴情况进行筛查,通过数据碰撞比对检索出疑似线索35996条,核减低保1976人,党纪立案48人,党纪处分45人,组织处理34人,点名道姓通报5期14人。
开展专项检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对市区窗口单位每月一检查,并采取直接进村的形式随机检查工作进展程度和百姓知晓程度。2018年8月,株洲市纪委成立5个交叉检查组和1个检查督导组,对5个县已办理的300余条问题线索再抽查,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和对投诉举报办理情况的满意程度,当场交办93条进行再核实。
2018年,该市“互联网+监督”市县两级平台共发现问题线索69573个,办结53396件,查实2242件,涉及资金336.3661万元,处理241人。(株洲市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