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三措并举 确保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实效

“这份报账单以劳务费的形式将上级下拨的封山育林资金报出来,但签名笔迹都如同一个人,很有可能存在虚报冒领生态资金问题,必须进一步核实”。这是检查人员在认真查阅村级财务时发现的一个生态扶贫领域问题。发现该问题后,检查人员又进一步深入村组、农户,对该问题基本情况进行了核实,经过核实,正如检查人员所分析的那样。目前该问题已交相应的纪检室进行调查处理。
自开展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以来,县纪委监委根据产业扶贫专项治理经验教训,早谋划、早部署,及时下发专项治理方案,压实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责任,通过扎实自查、认真检查、从严问责三举措,确保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实效,让生态扶贫资金真正惠及万家百姓,保护群众的绿水千山。
扎实开展自查,打好治理前战。县纪委监委根据我县情况,制定了《乡镇或部门2014年以来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项目专项治理自查情况表》、《2017年以来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专项治理自查情况表》、《乡镇或部门开展生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总表》,要求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对照方案,先开展自查自纠,填写好自查自纠情况表,按规定时间上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待自查自纠结束后,县纪委监委再组织人员对生态扶贫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从2019年1月底至2月底,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查,此次自查了34名生态护林员,涉及资金57.7万元,通过自查发现有6名已是非贫困户;各乡镇和县林业局对森林生态效益林补贴、退耕还林生活补贴、珠江流域防护林补贴、林业血防造林、民族地区重点林区退耕还林补贴、荒山造林种苗补贴、裸露山地造林补贴等7类主要生态补偿项目进行了自查,自查资金7830.7万元,发现了水东镇部分村组冒领生态补偿资金等7条问题。通过自查,为下一步实现精准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检查不留死角,深入挖掘问题。从2019年3月11日至2019年3月15日,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抽调了9名工作人员分成3个检查组,对生态扶贫领域开展为期一周的检查,重点检查虚报冒领、套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和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不精准、优亲厚友等2大类11小类问题。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核对凭证、走访村组干部及贫困户等方式,对13个乡镇30个村组2014年以来发放到村组的集体森林生态补偿资金进行了抽查,涉及资金52.25万元,对2017年以来34名生态护林员进行了全覆盖核实。通过检查发现与生态补偿资金有关的问题15条,15名护林员存在审核程序、识别不精准等问题。接下来,县纪委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处置,该整改的整改,该移交的移交,确保监督检查实效。
从严从快查处,形成高压震慑。自2018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来,县纪委监委对于生态扶贫领域问题便做到铁腕执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同时,对于问题中涉及的侵占、挪用等资金一律应缴尽缴,应退尽退。2018年县纪委监委查处了同益乡秀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非法占有村委退耕还林补助款、西瑶乡政府安监员石某违规领取谷富塘村村民退耕还林补偿款、香花镇香花村3组组长黄某侵占3组中黄保塘自然村集体造林补贴款等3起生态扶贫领域典型案件,追缴了资金5.335万元,全部退还给群众。2019年3月立案查处了汾市镇鼎夏村原出纳孙某未将葡萄基地下拨的退耕还林资金24455元入村账问题。下一步,县纪委将对此次监督检查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加大查处力度,依纪依规,不留情面,从严从快查处。强化警示教育,对于查处的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一律下发通报,并公开曝光,生态扶贫专项治理期间,共下发了1期通报。(临武县纪委监委 胡兵)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