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组合拳”推进扶贫领域案件

近日,新化县纪委监委聚焦扶贫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打出“组合拳”,实现扶贫领域案件严查快处,对敢于向扶贫、民生“奶酪”伸手者严惩不贷,坚决斩断“拔毛黑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问题线索处置走上“快车道”,务求严查快处。县纪委监委积极收集扶贫领域群众信访举报、网络舆情、清理审计等方面问题线索,统一归口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进行分类梳理,建立明细台帐,迅速采取集中交办或个别交办等方式,明确相关单位限期办理,一般问题必须在1个月内办结,对办结不及时或办理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
上级交办件明确“责任人”,实行领导包案。县纪委监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上级交办督办的各项信访举报件,严格按要求逐件认真办理,明确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员,并实行每个交督办件都由一名委领导包案负责,确保查处力度到位,做到调查事实清楚具体,处理意见定性准确,量纪公正恰当。
重点案件交给“集团军”,开展片区一体化作战。强化县纪委监委统一领导,全面构建整体联动、高效协同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格局,组建工作片区,建立联合办信办案机制。结合目前县域内联片机制,将全县31个乡镇(街道、场、区)及15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划分为5个片区,设立5个片区工作组。
乡镇自办件须经“三堂会审”,实行联审把关。各乡镇自办案件在上党委会之前,须上报县纪委监委,由党风政风监督室、对口联系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等相关部室联审把关,防止执纪“宽松软”,处理不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案件办理水平。
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做足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对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坚持“谁敢在扶贫问题上踩红线,就要让他在村民面前现原形”的原则,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各相关乡镇、村(居)须在收到《通报》后,于10日内复印张贴于各村(居)务公开栏内;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还须通过“村村响”进行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新化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