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做好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后半篇文章”

2019年1月以来,衡南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检查,结合前期扶贫专项巡察反馈情况,及时督促整改。通过台账管理、专项督查、精准回访等形式,做好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后半篇文章",进一步规范责任部门工作程序,确保扶贫项目监管有力,扶贫资金使用精准。
规范台账管理。县林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加强对生态扶贫治理项目的指导督促,配合县扶贫部门开展督查抽查,安排部署专题自查和整改。县专治办、扶贫部门、责任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汇总自查及巡察反馈情况,归集自查整改资料,分别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做到一项目一档案。坚持动态管理,明确问题责任单位、责任人、办理进度,逐条对账销号。
专项督查整改。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根据上级部署,在重点治理生态扶贫项目可能存在的违规招投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虚报冒领、套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等问题;生态管护员选聘续聘不精准、优亲厚友等问题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将生态扶贫领域工作作风问题一并纳入治理重点。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具备整改条件的,要求立改立办;不能立即办理的,责成责任单位确定整改时间、过程和目标。县专治办全程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2019年1月至3月,全县共组织检查生态扶贫项目11个,发现生态扶贫领域问题8个,涉及生态扶贫项目资金164.11万元,督促整改问题5个。
精准回访提效。县专治办对各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再督查”,严格规范回访的形式、工作要求、程序流程,以现场反馈会、明察暗访、入户回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及时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现场督查督办问题整改情况,实时掌握问题办理落实情况,提升问题整改实效。(衡南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