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着力破解“四难”,大力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今年来,常德市纪委市监委紧盯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着力破除聚焦难、发现难、惩处难、根治难四大难题,推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好转。
列出负面清单,破解“聚焦难”。市纪委市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开展专题调研,并列出两张“负面清单”,集中力量开展治理。一是出台了“12个严禁”,列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清单,将在脱贫攻坚中搞虚假资料、虚假汇报、虚假工程、虚假帮扶、虚假脱贫确定为治理重点。二是深化专项治理,列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清单。将“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6个方面30项具体问题列为治理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整治,有效破解了“聚焦难”。
创新日常监督机制,破解“发现难”。市纪委市监委着力在创新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下功夫,运用三项有效监督机制,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一是实行党内监督报告制度,从同级监督中发现问题。二是建立“清风连心桥”微信监督群,从群众监督中发现问题。三是下沉力量“联村联企”,从联点监督中发现问题。每年选取100个村(社区)、100家企业,由市、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联系监督。
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破解“惩处难”。对脱贫攻坚中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零容忍”,紧盯不放、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一是对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一律实行市县乡“三级联查”。 二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工作不实等问题,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三是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专项治理期间查处的扶贫领域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今年一季度,全市立案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6件,处理11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追责问责15人。
推进以案促改,破解“根治难”。出台了《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办法》,对查处的扶贫领域案件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要求案发单位或案发系统、案发领域,采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关键岗位谈心谈话、重要岗位轮岗交流、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多种方式开展以案促改工作,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治本效果。(常德市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