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郴州:着力破解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形式主义的问题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4-26 17:41 来源:三湘风纪网

    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开展以来,郴州市纪委监委统筹各方,一体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着力破解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上热中温下冷”、“雨过地皮湿”等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确保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问题线索摸得准、查得实、改到位,取得实效。在一季度的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中,全市共发现问题线索345起,已经整改303起,立案48件,查处54人,追缴资金83.28万元,通报曝光15期35件86人。
    一、细化实化方案,着力破解治理内容“虚”的问题。在1月份制定工作方案过程中,市专治办认真开展情况调研,对照省里界定的整治范围,广泛听取扶贫、财政、林业等职能部门和群众意见,认真梳理市长热线电话、“互联网+监督”平台、各级各类信访件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明确生态扶贫集中治理的范围和重点,列出3个方面16项负面清单,创新设计《2014年以来生态工程项目专项治理自查情况表》等4份表格。在后续的工作调度中,根据领导关注和基层反馈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照负面清单,结合单位实际,细化实化治理方案,专项治理做到有的放矢、聚焦聚力,着力发现和解决生态扶贫项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压实摸排责任,着力破解移交线索“少”的问题。专项整治摸排线索相当于自揭“家丑”,工作初期,相关职能部门普遍推进滞后,存在与专治办主动对接不畅,线索摸排走形式、走过场、移交线索少甚至为“零”的现象。郴州市纪委监委变“等线索”为“要线索”,紧盯生态扶贫重要环节、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多次到相关职能部门调研督导,要求限期整改到位。通过督导,市林业局组成4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市10个县区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线索48起,并全部向市纪委移交。市扶贫办认真开展自查,查办问题线索41起。2-3月,市纪委市监委领导以问题为导向,2次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督导,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问题23个,并根据市纪委市监委主要领导指示,将问题清单交办各县市区,督促各县区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向部门扩展,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各县市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脱贫攻坚大走访活动、梳理财政、审计、信访等部门近年发现问题、建立“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信访举报受理机制等方式,深入摸排线索。全市对2014年以来实施的生态工程项目、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拨付等情况进行全面自清自查,对生态护林员的选聘、续聘、履职等情况清查到每一人。乡镇(街道)以村组、农户为主体进行全面复核,确保专项整治到达最基层、最末梢,全市共发现问题线索345起。
    三、快查实办案件,着力破解监督执纪“松”的问题。对于发现的线索,市县纪委监委加强调度,紧盯不放,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开展教育、约谈、整改、问责,并编发通报15份,及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和通报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件查处情况,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一是对轻微问题红脸出汗、整改到位。对于因财政困难、信息输机和确认工作量大、林权纠纷等原因造成生态补助资金滞留财政账户的问题,排除困难,发放到位;对生态公益林资金使用不规范、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的问题,加强规范,整改到位;对不符合选聘条件的生态护林员及时清查解聘;对工作推进不力、线索排查为零的单位进行“精准约谈”。截止目前,郴州市在生态扶贫专项整治工作中,督促整改问题303起,退还群众资金60.59万元。二是对重点问题提级办理、直查快办。市纪委第一至第四纪检监察室直查快办6起案件,查处10人。各县市区对各片组和乡镇纪检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及时提级办理、直查快办。全市共办结案件29件,查处54人,组织处理24人,党纪政务处分30人,问责3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临武县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邝甫田,汝城县大源村村党支部负责人一批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真查实办案件的强大震慑以及宽严相济政策作用下,汝城县暖水镇巷头村原支部书记肖某等4人,主动到县纪委报告其将集体公益林划分到个人名下的违纪事实,并及时进行了退赔。全市5名违纪人员主动交待违纪事实。(郴州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