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四个一”监管社区(村)集体 “三资”见成效

“以前,社区(村)公开栏内的一大堆数字,实在看不明白,在公开栏看时间长了还担心社区、村干部有想法。现在从手机上的“三湘E监督”中就随时可以查看社区(村)财务支出的每一张票据,对集体资产的每一分钱用到哪里都了然于心”。说起社区(村)务公开,石峰区井龙街道茅太新村的一位村民如是说。近年来,石峰区纪委监委不断加强社区(村)基层监督信息化和制度建设,通过设立“四个一”,即一个平台、一个账户、一套系统、一套制度,让社区(村)集体三资监管更有效,为全面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提供了纪律保障。
“一个平台”让民生资金全透明。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石峰区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已录入完成民生资金项目表93条,资金来源表197条,资金去向表216条,项目发放表623条,个人发放表71664条,支出明细表1471条,共公开资金2.14亿元。在街道、社区(村)的便民大厅投放一体化终端设备11台,通过网格平台投放终端400余台,在终端设备上链接“互联网+监督”系统,方便群众随时查阅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让每一笔民生资金的始发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一个账户”让财务运行一户清。石峰区45个社区(村)的财务实行“居(村)财街管、两级审核”的管理模式,每个社区(村)只允许开设一个银行基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将社区(村)级资金全部纳入基本存款账户进行全程监管,做到“一社区(村)一账户”“一社区(村)一核算”,资金进出必须通过基本账户,实现对社区(村)级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坚决杜绝一村多账户,有效防范移花接木、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抽逃资金等问题。
“一套系统”让效率监督双提升。全面推进全省村级财务统一软件试运行工作,采取学、带、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相关人员学懂、悟透、用好村级财务统一软件。自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石峰区5个街道45个社区(村)共上传票据5.7万张,其中上传收入3206笔,涉及金额1.34亿元;上传支出18万笔,涉及金额1.3亿元。进一步拓展社区(村)财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公开至每一笔收支和每一张票据,督促社区(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小组严格履行好相关责任,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规范社区(村)的支出,单笔金额预计超过5000元的支出必须以书面方式向街道主任进行预报,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开支。既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又强化外部监管,有效防范了财务开支不按流程或超越权限审批和事后监管带来的被动性,有效促进了社区(村)集体资金透明、公开、规范管理。
“一套制度”让工程监管零盲区。针对近年来社区(村)级巡察、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发现的社区(村)级工程中存在的招投标、小额工程建设管理、违反财经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石峰区制定下发了《石峰区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对社区(村)的资金管理、支出管理、工程项目、债务债权等事项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村级工程项目的拟定和启动需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会议签到表,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社区(村)财政性资金投入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工程,需到区财政局办理财评和政府采购备案手续。
该区纪委监委通过 “四个一”的方式,从2017年1月截止2019年4月,查处公款私存、重复申报民生资金、诈骗征拆款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87案79人,党纪政务处分79人,组织处理 32人,政务立案8人,移送司法2人,追缴资金678.67万元,其中社区(村)干部36人。(石峰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