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补短板强弱项 精准提高专项治理成效

“2018年我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全省51个贫困县排名靠后,说明工作中存在短板和不足。今天召集职能部门开会就是建立‘纪委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精准提高专项治理成效。”近日,桑植县纪委县监委相关领导在会上明确表示。
2019年,该县纪委县监委认真总结分析专项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职能部门主动性不强、数据统计报送统计口径偏小、宣传推介不够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强化培训指导和重点督查督办等措施,有效推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纪委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出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明确了县纪委县监委与15个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巡察、检察、公安、审计、信访等5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关系。建立了协作沟通、问题收集、线索移交、工作保障四个机制。目前,召开推进会3次,各职能部门移送线索26条。二是强化培训指导。邀请省专治办领导进行专题讲座,现场指导,为123名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县专治办走访乡镇23个、县直职能单位15个,结合督查发现的问题,对各单位经办人进行“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三是加强督查督办。按照内容具体、措施有力、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工作方案,在措施上明确了扶贫人员、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三大监督重点,在问题收集上明确了每个行业主管部门一个专题,在线索移交上明确了工作时限和“党政主导、部门主办、纪检监察主核”的处置原则,在工作保障上明确了“1234工作法”,即各乡镇、各职能部门1个月报表数据为零的通报批评、连续2个月零报告的谈话提醒、连续3个月零报告的诫勉谈话、连续4个月零报告的立案审查。
通过部门联动、多方发力,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1月-5月底,共发现问题线索91件,受理举报71件,立案37件,查处人数58人,党纪政务处分21人,追缴资金54.9659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0.2811万元,公开通报曝光6批次15件22人。(桑植县纪委县监委 王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