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开区:实施精准监督 守护扶贫“奶酪”

近日,岳阳市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农经办干部、派驻三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陶在扶贫工作中因履职不力,受到党纪立案审查。这起案件系该区开展精准监督后得以快查快处的。今年5月份,区纪工委联合扶贫办、问责办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聚焦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环节,赴4个乡镇(管理处)、40个村(社区)开展精准监督、上户访查,共发现问题116起,立行立改110起,组织处理23人,立案审查3人。在监督检查中做到了“三个精准”:
精准瞄向重点人群。“驻村帮扶干部是谁?帮扶了哪些贫困对象?”、“负责低保审批的干部是谁,这个字是他本人签的吗?”……针对扶贫领域可能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该区抓住“人”这个关键,在监督检查工作中重点瞄向三类人群:一是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项目涉及的各级扶贫专项资金申报、审批、使用的岗位人员。二是扶贫专项资金较多的乡镇、七站八所、村支“两委”的主要负责人。三是驻村扶贫队员、后盾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对上述三类对象,检查组结合单位和个人的职能职责,明确负面清单、薄弱环节,在监督检查中做到有的放矢。
精准聚焦重点问题。“三店村享受健康扶贫对象18人,体检只完成6人”、“黄茆山村刘强等3名学生未列入教育资助名单”、 “廖家桥村危房改造名单疑似存在问题”……在监督过程中,该区坚持以“事”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查处重点。一是履职担当不力问题。重点是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工作不实、措施不硬、力度不够;扶贫办及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不力,“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采集不到位,“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敷衍塞责;乡镇纪委日常监督宽松软、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不经常等问题。二是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微腐败”问题。重点是扶贫资金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贪污受贿、虚报冒领、盘剥克扣、滞留拖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违规招投标等问题。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是建档立卡信息不准确,扶贫项目推进、监管和查处不力,落实市委移风易俗专项工作要求不力,“人情风”和违规殡葬等歪风反弹回潮等问题。四是把持基层政权、勾结黑恶势力等问题。
精准发力整改查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区以“改”为重点,落实“挂销号”机制,运用“四种形态”,促进问题整改落实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做到发现问题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决不收兵。一是真督实改一批工作缺位问题。区分问题性质和整改难以程度,分类督促整改:对一般性问题,通过现场交办的方式,督促有关单位即行即改、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通过下发交办函的方式,原汁原味地移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由纪工委领导班子对乡镇、区直部门整改工作实行包片负责,紧盯整改工作不力的乡镇、区直部门加强督促指导,提出刚性要求。二是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规行为。该区坚持扯袖子、打板子、敲警钟相结合,对轻微违纪问题,移交相关单位党委(党组)组织提醒、约谈或诫勉;对群众反映强烈及涉嫌侵吞扶贫“奶酪”的5起问题线索,移交区纪工委直查直办,已立案审查西塘镇农经办干部、镇派驻三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某失职失责、廖家桥村村委会主任刘某违规套取危改项目资金、西塘镇敬老院院长刘某虚报套取专项资金案件3起。三是科学规范一批重点领域。针对精准督查中发现的项目开发、资金管理使用风险点或工作落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发现一个问题、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个领域的要求,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整改问题与堵塞漏洞相结合,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以案为鉴、完善制度,新修订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9项。(岳阳经开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