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沅江:精准扶贫“搞平均”,“好好先生”挨板子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7-29 09:21 来源:三湘风纪网

      “人和村2018年度共有13户34人享受低保。”4月8日,沅江市草尾镇人和村8组村民刘大伯在村务公开栏前看到张贴其上的低保金发放名单,不由感叹道:“还是这样公开好,大家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没有疙瘩了。”
    说起低保评定,人和村党支部书记杨某某有一肚子话要说:“去年挨了处分后,我深刻吸取教训,按市纪委监委的要求马上进行整改,让当年度的低保资金一分不少地发到了13户低保户手中。”
    杨某某说的这个教训发生在2018年初。当时,沅江市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开展为期43天的专项督查,督查组在草尾镇人和村进行督查时发现疑点——
    “中央的政策明确要求低保户从贫困户中产生,你们的资料中怎么没体现出来?”督查组发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手册中均没有体现享受了低保政策,随即询问该村村干部。
    “中央的政策要求低保以户为单位,应保尽保。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是,一个贫困家庭大多是其中的一个人丧失劳动能力,如果让这个家庭的成员都享受低保,那么其他贫困户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意见。”人和村的村干部向督查组讲起了自己的难处。
    “那你们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选一个代表来享受低保。不过因为我们的分配程序还没有最终商定,既不敢让申请了低保金的贫困户们知道钱来了,也不好发放下去,所以从上面领来的低保金还一分不少地放在村委会。”村支书杨某某竹筒倒豆子般讲起了自己的“土办法”。
    “既然想办法评定了,怎么没有看到相关资料?”
    “因为这个法子不符合上面的要求,我们也不敢写到资料里面去。”杨某某对督查组工作人员说,“这笔钱一分都没到我们自己的口袋里,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方便工作,贫困户各有各的难处,只有‘一碗水端平’,大家才不会有意见。”
    杨某某的说法不仅牵强附会,而且与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相违背。督查组工作人员现场对杨某某等村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迅速将问题线索移送到了沅江市纪委监委。
    “我向组织坦白,恳请组织宽大处理。”2018年1月24日,杨某某在接受沅江市纪委监委调查谈话时,主动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2017年7月,人和村按照相关程序,从推荐的40户贫困户中确定13户享受低保。在名单确定后,有村干部提出“获得低保的贫困户太少,享受低保的是相对贫困,担心有些贫困户会有意见”等问题。大家提议“要不干脆每个贫困户家里都发一个人的低保,这样人人有份,自然没有意见了”。后来,人和村又召开村委会会议讨论,将申请低保的40户贫困户都纳入低保金发放范畴,还根据村里的情况增加了5个名额。杨某某在会上“拍板”:按照评议出的13户低保对象来做好相关资料,提交上级部门审核;13户低保户领取低保金的存折放在村里,低保金由村里统一领取后,再重新分配给村委会评定的45户低保户。就这样,人和村13户低保变成了45户“均保”。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体现‘精准’二字,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标尺,更是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的要求。执行政策不能当‘好好先生’,这既违反了政策和纪律,也损害了困难群众的利益。”沅江市纪委监委负责此案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2018年2月,杨某某被沅江市纪委监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责令当地镇政府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资格,对低保户资格重新认定,将低保资金按政策发放到位。
    为达到查处一个警醒一片的目的,沅江市纪委监委及时将案情通报曝光,市监委向该市民政局发出监察建议书要求整改到位。随后,沅江市民政局通过开展全市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共清退农村低保对象871户1515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064户2103人,确保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按标施保和整户施保。(沅江市纪委监委  刘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