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张家界:一只土鸡的故事

杜大爷瘦弱的身体蜷缩起来,小心翼翼地坐在门口椅子上,两只裤腿一高一低,光着脚穿着一双已有几个破洞的解放鞋,鞋子上沾满了泥巴。他轻声说道:“我刚刚帮村里的邻居在田里耕地,接到乡政府的通知,我就过来了,你看我身上全是泥巴。”说完不好意思地把身上皱巴巴的衣服又整理了一下。
近年来,村级信访量明显增多,为“对症下药”防治农村信访问题,着力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市纪委对信访举报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研判,精准发力,对反映问题突出的村级信访举报实行提级办案。因办理的案件涉及到村民举报村干部在扶贫资金、农村低保等发放过程中存在问题,所以特意来到了该村找部分村民了解情况。
杜大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走的最远的地方甚至没有出过张家界,压根不知道“纪委”是干啥的,接到乡政府干部的通知,匆匆忙忙地赶来了,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们。我还没开口,杜大爷就急急忙忙开口到,同志,给我发的扶贫资金我都拿到了,都没少我的。我听完忍俊不禁,因为杜大爷不了解纪委是干啥的,乡干部给他解释了很久他也没搞清楚,最后只好告诉他,今天找他来,就是了解一下他拿到扶贫资金和农村低保金的情况,请他如实说就行了。听他的话语,他把我们当成是上级扶贫单位的工作人员了。
我:“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大爷:“今年76岁了。”
我:“那您家里有几口人,都在干什么呀?”
大爷:“我媳妇身体不好,是聋哑人,平时除了我能明白她的意思,其他人都不能和她沟通。我还有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另外有个儿子,在他两三岁的时候,患了脑膜炎,那时候不知道如何治,也没有钱,成了傻子,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他妈妈照顾,这段时间他眼睛也模糊了,快瞎了。”
我:“您家里有哪些收入啊?”
大爷:“我媳妇和儿子都是残疾人,哪里有什么收入,全家就靠我一人在村里帮别人耕田有一点收入维持生活。另外就是国家每个月给我们的低保钱。”
我:“那给您发的低保钱有多少呢?”
大爷:“我不清楚啊,都是打在我的卡上的,还有一些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的钱,我不识字,具体不清楚,每年大概几百元。”
说完,大爷眼神黯淡下来,眼角泛起泪光。听完大爷的基本情况,我心里一酸,没有接话。
大爷继续道:“幸好国家政策好,把我那个傻儿子纳入了五保户,不然以后等我和他妈都不在了,谁来照顾他啊。还有各种涉农补贴,最近搞了扶贫,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啊!今年为了再捞点钱,我养了几十只土鸡,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我连忙接话道:“您的土鸡怎么销售的啊?下次我联系想买土鸡的同事和朋友来买您的土鸡,帮您推销。”
大爷一听立马开心笑了:“我每次都是背几只土鸡到集市上卖,运气好的时候很快就卖完了,有时候卖不出去又只有背回来,有你们这些同志帮忙推销,那就不愁销了。”
第二天,我们需要找另一个村民了解情况,因没有电话号码无法联系,乡干部想杜大爷应该认识,于是打电话找他询问,电话刚一接通,杜大爷听说又是我们找他,立马就问“是来我家买土鸡吗?”一听说不是,是打听电话号码的,声音低沉下来。我告诉他,放心,等我们调查结束,一定会去他那里买土鸡的。杜大爷又笑了起来。
调查持续了接近一个月,我们在村里也呆了近一个月,帮杜大爷销售土鸡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调查结束后一定去办,我暗暗在心里想。只有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打通扶贫资金通往贫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让群众看到“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看到国家扶贫的信心和力度,才能坚定他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什么时候,老百姓的收入不愁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干部服务更周到了,老百姓才能真正笑得开心,才有真真正正的获得感。(张家界市纪委监委 周雪萍)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