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资阳:从“打招呼”到“挨处分” 他幡然悔悟

“我要把我母亲违规享受低保政策的事情向组织讲清楚。”曾在资阳区民政局老龄办工作的高某闻悔恨交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哥,社区张贴了通知,说低保要重新组织认定,咱娘的低保怕是要没了,你得赶紧帮咱娘打个招呼。”2016年底的一天,高某闻同母异父的弟弟在电话里催促着他,因为弟弟明白,母亲能否顺利通过低保认定,高某闻的作用十分重要。
“好的,这事情我知道了。”高某闻不慌不忙地回复着弟弟。果不其然,在之后社区公示的新一批低保名单中,高某闻母亲的名字再次出现其中。从2008年2月至2017年7月,近10年时间里,由于高某闻事前打招呼,相关经办人员在审核把关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路“绿灯放行”,让其母亲得以在低保认定中顺利上报,违规领取了2.7万余元低保金。
2017年7月的一天,高某闻的电话里传来弟弟急促的声音,“哥,咱娘的低保保不住了,有人举报咱娘了!” 但这回,高某闻只是无奈地回答,“如果不能享受,就算了”。
原来,进驻区民政局的资阳区委巡察组收到了群众举报,这让高某闻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很快,自知事情败露的高某闻开始向母亲所在镇民政所和区民政局主动提出要求,希望终止其母亲违规享受的城市居民低保。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母亲所在社区的居民群众。”面对办案人员的调查,高某闻自我检讨道。然而这样的检讨却来得太迟,一声“招呼”,让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不得不面对一纸处分的深刻“教训”。
高某闻违纪案,不仅侵害了困难群众的利益,更是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该案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和纪律规矩意识,严守底线、不越红线,并加强对身边人的教育引导,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进入需要的困难群众家中,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资阳区纪委监委 吴凯)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