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芙蓉:“假公章”、“假资料”现形记

“真的没想到,这么热的天你们还到我们这里来现场检查,其实,你们通知一声,我们把材料送到你们办公室检查不是一样的吗?”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在看到我们不打招呼出现在园内时十分惊讶。作为民办幼儿园,管理模式与公办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园长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
“园长,你好,我们这次来是一次监督的延申,主要是了解你们园为几名幼儿申报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的情况,这个补助是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扶贫资金,不管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我们都要跟踪检查、监督到位!”
“请你们放心,我们园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那请你们把原始资料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吧。”
当拿到资料的时候,我们第一眼感觉确实资料做得很整齐,装订得很精美。但是多次检查经验同时也提醒着我们,真相往往都披着“华丽的外衣”,千万不要被“外表迷惑”。经过细致地查看,在一份申报材料中,我们发现了异常情况,申报材料盖的公章是“xxx乡村民委会”…
“园长,请你过来看一看,这个材料的落款公章是‘xxx乡村民委会’,如果是‘村民委员会’那这个公章是不是都少了一个‘员’,你认为一个公章会少字或者漏字?”园长顿时语塞,在假公章的事实面前,她再也不说“我们肯定没问题”了。
经过进一步找当事人谈话了解,该份申请是该幼儿园一位员工为其家属提交的,他找当地村委会出示证明,村委会工作人员知晓其家庭经济情况尚好,没有给其盖章。他便找人刻了假章、盖了假的困难证明,领了不该领的补助。在我们的帮助教育下,当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主动退返所领的补助。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经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工作申领流程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幼儿园会对困难补助对象进行先行的审核把关,“为什么幼儿园会让错误如此明显的材料通过审核呢?”带着疑问,在第一轮监督检查过后,我们决定杀一个“回马枪”。
第二次来到幼儿园,我们与幼儿园园长单独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调查谈话。一开始,园长坚持说假章的问题是申报人自己找人盖的假章,与她无关。我们知道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但也没有直接驳回她,而是继续耐心地与她讲政策。
“那请你介绍一下幼儿园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的过程以及公示的情况?”
“我们有进行过。”
“那可不可以请你拿出相关的材料证明呢?”
“这个…”
在连续的追问下,园长出现了支支吾吾无法对答的状况。这个情况的出现,更加坚定了我们调查下去的决心。
“园长同志,虽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每年每人只有1000元,但小事绝不能小看,这个事情你还是尽早跟我们说清楚,我们的调查绝不会止于此,调查也还会很多印证的方式,我们的调查手段也不只有一种,我们对于国家扶贫资金的监督,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绝不会让任何扶贫资金‘跑偏’的!请你把问题主动向组织讲清楚!”
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思想工作之后,园长终于交代了实情,原来园长自己也利用虚假证明资料领取了补助。幼儿园没有严格审核把关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正是园长由于自己的私心,想要给自己领取补助,于是,其他确保公平公正的审核、公示工作,便如同架子和摆设,根本没有落实……
挖出真相之后,我们长出了一口气,也有了更深的思考:看似简单的监督检查,其实并不能够简单的对待。一次监督代表的就是党和政府的立场,一次检查就是一次对人民负责的落实。如果我们不拿好监督的“显微镜”和“放大镜”,很可能在落实党的好政策方面跑偏走样,甚至滋生“蛀虫”任其侵蚀,让真正困难的人无法得到帮助,让人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芙蓉区纪委监委 刘青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