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华容:收据怎能如此“手写”

“老王,你2015年危房改造建的新房子能带我们去看看吗?”6月12日,在东山镇关山村安置点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老王面对华容县纪委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督查组成员小刘的询问一头雾水,说从没建过新房子,以前有一栋土坯房,后来倒了就一直借住在弟弟家,没听说过危房改造这回事。
小刘听后心里一咯噔,预感到里面有“猫腻”,因为在来之前,督查组已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数据进行过比对,老王明明拿了2万元危房改造款,新建了房屋。在这个村,还有另一户老季也是这个情况,督查组一上门,果然不出所料,和老王的情况一样,数据库里明确显示进行过危房改造,但同样没有建房。小刘凭借职业敏感,心里暗想:有人在资金上动了手脚。
督查组一行3人立马赶到村部,找到了村扶贫专干周某某。
“周主任,请你提供本村易地扶贫搬迁花名册和补助台账。”
周主任搬来厚厚的几摞资料,摆在了督察组面前。
“周主任,请你解释一下老王和老季的危房改造是怎么回事?”小刘一边翻资料,不动声色地问。
周主任一听,知道督查组走访了老王和老季,瞒是瞒不住了。他说:“那两人啊,因为是五保户,当时危房改造款下拨,村里就把他们的钱建设了五保之家,安排他们住进去了,就没再给他们单独建房子。”
“那请周主任提供五保之家的建设资料。”小刘紧追不放。
周主任磨磨蹭蹭,在远处不停地打电话,一会说找不到,一会说正在找,经过督查组的反复督促,才把资料拿来。
其中一张红色收据让督查组产生了怀疑,那是一张2015年县民政局开出的“五保之家”建设领款收据,资金10万元。在收据落款部分,签了多个人的名字,某某几千、某某几万,共计10万元整,老王和老季的名字也在上面,小刘仔细甄别,字迹清晰如新,不是复写纸留下来的字,也不像是几年前写上去的,反而像是为了应付督察组临时写的,危房改造款只是挪作该村建设“五保之家”,看起来没有多大问题。
督察组并没有就此了结,而是带着疑问到县民政局进一步核实。督查组发现2015年县民政局拨付该村10万元用于“五保之家”建设,“五保之家”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县民政局,危房改造款压根没用于“五保之家”建设。至此,东山镇关山村涉嫌虚报冒领危房改造资金的证据已基本坐实,督查组将问题线索移交给东山镇纪委。7月19日,该镇纪委已对周某立案审查。
收据上几个欲盖弥彰的名字,反倒弄巧成拙,暴露了一个惠民资金虚报冒领的典型问题。调查核实之初,本以为是贫困户既享受危房改造补助,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没想结果出人意料。调查组小刘深有感触,监督检查要细致入微,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民生资金一头联结着党和政府,一头联结着人民群众,伸不得“黑手”、动不得半点“歪脑筋”。(华容县纪委 刘文元)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