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桃源:“刺头儿”息访记

2019年6月的一个上午,镇里有名的“刺头儿”老郭急匆匆地奔着政务大厅走来,看到老郭火急火燎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由一紧,赶紧迎了上去。
“老郭,最近都在忙些啥?今天到政府来有什么事吗?”
“姚书记啊,我家的新房子就快盖好了,今天到政府来咨询咨询危房改造补助的一些政策。”
“好啊,新房子盖好之后一定要叫我过看一看,来,我带你去政务大厅问一问。”
……
送走老郭,我松了口气。2年多来和老郭这个“长期上访户”打交道的一幕幕不由得从眼前拂过。
老郭,杨溪桥镇岩吾溪村人,2017年在外务工多年后回到村里务农,因为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经济收入不高,自认为符合贫困户的条件,一心想评上贫困户,在愿望落空后,连续上访、越级上访,讨要说法,成为镇里难缠的“刺头儿”。
“村里组里都针对我,凭什么他们能评上贫困户,我就不行?我就是要个说法,镇里给不了,我去县里,县里给不了,我去市里、省里,市里、省里给不了,我就到北京去。”2017年第一次和老郭接触时,他的言语不仅充满了“火药味”,也表露出对镇一级纪委的不信任。
不管老郭怎么想,作为镇里的纪委书记,我要先把情况调查清楚,给老郭一个客观、公正的回复。本着这个目的,我带着镇里负责民政、扶贫、国土工作的相关人员,住到村里开始了调查核实。
经过近一周的调查走访,老郭的情况逐步清晰:岩吾溪村评选贫困户之前,老郭并未上交书面申请,村里组织贫困户评议时,大部分村民代表认为老郭家里有耕地,个人有能力,但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符合贫困户标准,最终村里没有将老郭定为贫困户。
我代表镇纪委将调查结果向老郭进行了反馈,偏执的老郭完全不接受,执拗的认为镇上、村里都在针对他,不断到北京、省、市上访,讨要他认为的“公道”,甚至认为我泄露了上访人的情况,将我举报到了县纪委。
虽然暂时不被理解,但是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组织,化解信访难题是最基本的职责。在征求镇党委书记意见后,2018年4月26日,我邀请县纪委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组织在岩吾溪村230余名群众,在村部召开了老郭信访问题公开回复大会,将老郭的个人诉求逐一现场答复,并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在此基础上,还对群众提出的存疑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由县纪委领导澄清了对我及镇纪委的不实举报。会后,通过民主测评,群众对镇纪委处置老郭上访问题的满意率达到98.2%。
经此一事,老郭上访的“冲动”消失了,但看到老郭家里破旧的房子、年迈的母亲,我的心里始终不是滋味。
“姚书记,我觉得老郭的性格特别怪,和一般人的思想方式不一样,我们要不要带他去医院看看?”在一次回访之后,镇里的纪检专干提醒了我。
第二天,我和镇卫生院院长带着老郭到市康复医院进行了检查,鉴定出老郭患有偏执型精神障碍。据此,我和镇里帮助老郭对接上五保政策和临时救助,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帮扶,老郭的脸上终于浮现了久违的笑容,2019年1月16日,老郭自愿签订了息诉息访承诺书。(桃源县纪委监委 姚勇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