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隆回:“一把扫帚”的背后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8-15 10:56 来源:三湘风纪网

    “我还自以为这是为民谋福利,不是谋私利,没想到受了处分。通过纪检监察干部对我的教育,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冤枉……”近日,花门街道某村支部书记黄某在警示谈话会上诚恳地说道。
    事情要从查结的一封关于农村专职保洁员张冠李戴、虚报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发放保洁员工资举报信说起。
    2017年6月,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县委县政府联合下文要求各乡镇设立村级专职保洁员,负责本村的垃圾清扫、卫生保洁,同时规定聘请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其工资由县财政在扶贫资金中统筹全额发放,而聘请脱贫人员或正常劳动力人员其工资60%由镇和村级自行解决。
    “本来想在每月的卫生评比中有个好的排名,然而聘请的保洁员状况百出。”原来,聘请的贫困户保洁员时而提出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卫生保洁这种体力活,时而提出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过于繁重,村里卫生保洁一直不如人意。
    几次卫生检查都不能过关,黄某越来越觉得这“一把扫帚”不好管理,考虑到聘请正常劳动力来从事清扫工作要由村里支付60%的工资,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有扶贫资金这块现成的‘奶酪’在,何不请正常劳动力人员担任保洁工作,而在上报领取工资名单时换成贫困户,这不是‘两全其美’么?”黄某打起了“小算盘”。
    就这样,“瞒天过海”的妙计被村支两委一致认同。慢慢地这条妙计被“发扬光大”,甚至出现了将冒领的贫困户1200元每月的工资,只支付给真正担任保洁工作人员1000元每月,结余的工资用作了村里的公用开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伸张正义的村民将情况举报到了纪委。
    举报信的情况已水落石出,可是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仍然眉头紧锁,口里念叨着“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原来他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早已察觉到这在全县应该是个普遍性问题了。
    将案情向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汇报后,县纪委监委领导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工作组对全县村级保洁员工资使用管理情况开展到村到人地毯式摸底排查。
    工作组随即对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全县村级保洁员身份进行一一核对,实事求是摸清到人。据统计,全县违纪违规使用村级保洁员工资涉及金额共计1425.73万元,共发现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拆分身份等五种违纪违规现象。为此全县52名镇村两级干部受到不同级别的追责。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向监管不力的县扶贫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及时整改,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不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想方设法利用虚报、冒领村级保洁员工资用于弥补乡村两级应负担村级保洁员的自筹资金缺口,‘把责任田变成自留地’这样的干部被处分不冤枉!”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在警示谈话会上声音铿锵有力。
    52名干部因“一把扫帚”受处分,体现的是纪检监察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直面问题,不遮蔽、不隐瞒、不推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隆回县纪委监委 刘仕栋 黎拥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