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压实扶贫帮扶责任

为落实《麻阳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摘帽攻坚战五级同责管理实施办法》结对帮扶责任,县纪委监委针对帮扶责任人,实施六大精细化措施,推动扶贫帮扶责任人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帮扶责任人考核。帮扶责任人年度帮扶工作考核,以帮扶成效、走访记录和贫困户反映为重要依据,作为其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加强作风建设,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十大本领,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件要求,凡被通报1次,扣除年终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奖1000元/人,凡被通报2次,扣除年终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奖2000元/人,凡被通报3次及以上的,取消全年年终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奖和评先评优资格。1月至7月,通报帮扶责任人7人,扶贫工作队2人。
二是及时调整帮扶责任人。对组织调整或帮扶责任人因病、家庭有特殊困难不能坚持帮扶工作的,或工作作风散漫,不尽职尽责,帮扶成效不明显或者群众反映强烈,不能继续帮扶的,及时调整更换。新调整的帮扶责任人要第一时间对接贫困户信息,与贫困户加强沟通,要做好解释工作,更要加强情感联系,尤其是落实好帮扶措施,增进贫困户对新结对帮扶人熟悉了解程度。1月至7月,县纪委监委共组织调整22名干部,县纪委办公室及时统计86名帮扶责任人联系的197户贫困户,进一步细化,落实帮扶责任。
三是全力打造“第五支队伍”。加强“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队伍监督,努力打造帮扶“第五支队伍”。县纪委选派6名有丰富乡镇工作经验的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同时针对县监委转隶人员帮扶的贫困村,由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住村帮扶责任。所有帮扶责任人要围绕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遇到具体问题、困难、难点开展工作,发挥好住村优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月至7月,“第五支队伍”共走访贫困户60户,收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反映问题158个,化解了150个。
四是明察暗访反馈督办。委机关、各派驻纪检监察组86名干部定期向扶贫工作队报告精准到户帮扶政策、项目、资金、问题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县纪委反映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精准办负责收集汇总、梳理、分类全县2019年1月至6月省、市、县督导反馈问题,分行业交办扶贫领域信访、扶贫信息数据、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科技电力和信息化扶贫、劳务协作脱贫、农村“清爽工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产业扶贫、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社会兜底保障、生态补偿扶贫、水利扶贫、易地扶贫搬迁16个工作联席办、驻村办;将问题进一步按属地原则交办18个乡镇进行整改。县纪委对精准办督办、交办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查落实。
五是用心用情克服形式。帮扶责任人要不打折扣扎实做好帮扶工作,不搞“来去匆匆”,只是到慰问对象家里“走走”“看看”“拍照留痕”;“走访”不“走心”,慰问方式简单机械的形式主义;帮扶期间,不准收受礼品礼金,不准向基层报销开支,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牢记“滴水汇成大流、小善彰显大爱”。对在帮扶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一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7月,通报4人帮扶责任人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其中2名教师受到警告处分,1名乡镇干部受到政务警告处分,1名机关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六是压实帮扶强力保障。县纪委监委加强对县住建等扶贫行业部门履职监督,全力推动全县108名公职人员危房改造工作,从政策、资金、培训、信息等方面,解决贫困户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8月,开展纪检夜校扶贫培训班。讲解“两率一度”两大工作任务;提出下足“绣花功”开展两访两查等四项工作要求;掌握“把握准确概念,防止工作不实”等六项工作方法;把握“问题户、清退户”等七大重点对象,及时“充电”委机关48名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为走访贫困户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纪委 杨慧)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