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桃源:用心用情助脱贫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8-15 16:51 来源:三湘风纪网

    “老廖,你家‘幺儿’来了!”看到我又来了,邻居朝着老廖喊道。
    说起来惭愧,我和老廖没有血缘关系。两年前,我受组织委派,来到煌山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
    老廖一家属于煌山村的低保贫困户,自从老廖的儿子大生因心机梗塞去世后,两位老人带着一个刚满9岁的孙子,平时种点菜自给自足,日子过得清苦。
    了解到了老廖家的情况后,我就经常来老廖家转,和他聊天,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积极对接扶贫政策,帮老廖一家争取扶助资金。
    去的次数多了,老廖就把我当成了自家人,戏称我是他的“幺儿”,在桃源一带方言中,幺儿就是“小儿子”的意思。
    “小姚来了,吃饭了吗?”老廖翻炒着锅中的菜。
    “我吃过了,廖叔,今天吃什么好吃的?”
    “随便炒两个小菜哩!小姚呀,我家孙子教育补助资金到位了,村里的干部帮我查了,要感谢你噢!他在学校还蛮听话的,成绩还可以,现在还当班干部嘞!”刚下锅的菜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也没有盖住老廖喜悦的笑声。
    “您和老伴年纪大了,多注意身体呀!前些天镇里的卫生院免费为老年人们体检,你们去检查了吗?”
    “村干部来家里通知了,搭的他们的便车去的,没什么大问题,平时做点农活也是强身健体呀,和你们年轻人跑步锻炼身体是一样的。”70多岁的廖老头身体还算硬朗。
    “今年村里的猕猴桃挂果浓密,又将是丰收的一年呀!”说完我望向屋外成片的猕猴桃果园。
    “是呀,我们这边的山水养人养物,去年听了你的建议入股村里猕猴桃养殖合作社,举办猕猴桃丰收节帮我们搞宣传,卖了不少猕猴桃,还有一些农产品,赚了不少钱呢。”
    自从担任煌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我与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所有农户,对村里的发展进行调研。经过走访调研,我发现煌山村自然条件好,山上野生的猕猴桃长得又大又甜。于是,我想到了种植猕猴桃。随后,我和村干部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和引导村里的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
    去年,在我的精心组织下,煌山村举办了猕猴桃丰收采摘节,吸引了四方来客,使“养”在深山中的煌山村广为人知,猕猴桃销量也扩大了,村里困难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这是我在煌山村干的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我发现煌山村拥有独特的瀑布景观,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于是我和乡亲们一道组织筹办了桃源县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之“溯溪寻源”活动,接待一大批来村里观光的游客,既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打造了煌山村第二张特色名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廖叔,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老廖连连点头,“党的政策好啊,有人关心我们这些困难的人呐。”
    临走前,老廖拦住了我,“小姚,这个你带着走,自家种的,没打农药,好吃!”他将一大袋蔬菜硬塞进我手中,我一边道谢一边婉拒了。
    走在村里的小道上,看着路边结满果子的猕猴桃果园,我对帮扶工作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桃源县纪委监委  姚勇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