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洞口:“我应该就是漏评户了!”

小沈说,自己应该就是贫困人口漏评户。
小沈,今年30岁,姜支村正溪组人,但是老家的房子已经塌垮多年。
“我在电视上看新闻,说是没有房住的,如没有评上贫困户,则是漏评,我应该就是漏评户了”,对于小沈反映的这个问题线索,县里由扶贫办牵头,县纪委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立即成立了调查组,深入姜支村村、组展开走访调查。
“小沈这娃确实可怜,8岁那年爸爸就去世了,老房子还是以前的木房子。”
“我们村是2014年评比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并没有将小沈纳入评比。”
随着初步走访,调查组渐生疑惑,难道小沈真的是从一开始就被“漏评”了。
“小沈爸爸去世后,他就跟着妈妈改嫁了,虽然他的户口没有迁出去,但是也没有回过村里,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当年他本人也没有申请纳入,我们就没有主动和他联系作为评议对象。”村干部赶忙向调查组解释。
调查组发现,小沈在2014年已经结婚生了女儿,一家三口都在继父家生活,当时小沈靠打零工等,人均年纯收入有6000元,已经高于了当年的贫困线。
“我常年在外很少回村,村里又没有什么亲戚,与村里人和村干部几乎没有联系。”小沈告诉调查组,从8岁离开后,他基本就没有回过这里。
“小沈情况特殊,老家的房子确实倒了,第一次评比建档立卡贫困户时,村里没有主动了解情况,而小沈当时收入也不符合标准,后来几次动态调整,如果小沈成家后发生变故变得困难了,难道村里还没有主动将他纳入评比范围?”
调查组知道,只要解开这个疑团,小沈“漏评”事件就水落石出了。
“2015年至2017年6月,我一直在外务工,回家一般在继父家居住,村里不知道我的情况,我又没有提出申请,因此几次动态调整也没有将我纳入”。
小沈说,2017年6月得知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以分得易地扶贫搬迁房后,他曾向村里口头申请要求把他评为贫困户,并分配房子,但被村干部拒绝了。
“易地搬迁只有贫困户享受,小沈不是贫困户,我们主动了解到当时他妻子月工资4500元,他本人也有3000元”,村干部介绍,“我们2017和2018年都帮他申报了危房改造户,不过小沈以没有钱和选不到合适的地方拒绝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征得小沈授权同意后,调查组查看了小沈家的银行流水记录。
原来小沈2017年6月要求申请贫困户时,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确实已经有了1.8万元以上。而小沈自己也坦言,自己的情况确实和村干部了解的一样。
经过几天的调查,这样的结果让调查组们是长舒一口气,由于历史原因,小沈没有私宅,但是他有稳定固定的居住场所,收入也不低,所以小沈反映自己是贫困人口漏评户的问题与事实有出入。但是小沈诉求最终是为了解决房子,这还是要为小沈好好想想办法,让这位年轻人能够解决后顾之忧,把日子越过越好。
在小沈信访问题反馈会上,调查组们和小沈敞开心怀聊政策、谈事实。
“贫困户的评选流程以及政策要求是……,你不符合评选贫困户的条件。”“易地搬迁户只有贫困户才能申请……,你也不符合这个条件。”“还有危房改造政策……你的情况,我们建议你申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
“大概政策和建议我都了解了,如果我不符合贫困户标准,我就不再申请贫困户,太感谢你们了”,在调查组一番用情用理的解释下,小沈非常高兴,并接受了调查组帮他申请危房改造政策的提议,高兴地在反馈单签署了“满意”。
如今,小沈已经有了新房子,两口子把日子是越过越好。(洞口县纪委监委 付舒湘 葛晓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