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鼎城:扶贫路上结识的好朋友

去年9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我第一次走进了贫困户李某某的家。
刚走到小屋门口,我便听到屋内传来的声音:“A...Apple,My favorite fruit is apple”。我慢慢走近,屋里的一对老夫妻立即发现了我。我急忙表明来意,老两口听到后十分热情,赶紧倒了杯热茶招呼我坐下,我便顺势聊了起来。
原来读英文的是他们的孙子小浩,刚刚到了读小学的年纪,虽然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英文单词,但真正学习起英文来还是有点吃力。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家里的爷爷奶奶从来没有接触过英文,对于小浩的学习,他们只能干着急。他们语重心长的说,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对小孩的教育绝对不能松懈,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孙子优秀了,有出息了,他们老两口心里才踏实。
我跟二老解释道,现在国家对于贫困户的教育帮扶政策很多,不用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只要孩子肯认真学习,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这时,旁边的小浩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歪着头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但当我和他对视时,他又迅速收回了他的视线,红着脸低头继续读了起来。
那次走访回去后,小浩羞涩而又渴望学习的眼神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我在读大学期间,曾经给小孩子做过家教,城里的孩子条件好,父母几乎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孩子的教育上,且不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城里孩子的课外辅导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确实比农村的孩子多得多。我每每想到小浩当天在屋中读书的场景,总觉得我应该要做点什么。
我决定,要去给小浩当家教。
两天后,我再一次来到了小浩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英语培训资料,开始了给小浩的课外辅导。从最基础的英文字母开始,教他唱字母歌和简单的英文歌曲,小浩很聪明,马上就能够将我教给他的东西复述出来而且还能快速地背诵下来。这让我十分吃惊,更加坚定了要好好辅导他的信心。临走前我送给了他一台复读机和一些英文磁带,让他自己可以跟着磁带慢慢学习。
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我辅导的次数越来越多,小浩的英语成绩渐入佳境,每一次我去他家他都会唱一些在复读机上刚学的英文歌给我听,我们也会用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英文对话。每次小浩的爷爷奶奶都打趣说,你们说的这些我们可听不懂啊,不会是偷偷商量着要一起做什么坏事吧。小浩咧开嘴笑着说“No,we are best friends!”
转眼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了,我由于工作渐渐增多,没能经常去小浩家辅导他的功课。就在一天下午,我接到了小浩奶奶打来的电话。“小陈啊!真是感谢你,小浩这次期末考试英语可是考了满分呢!”我连忙笑着回应说:“小浩这孩子悟性高,肯学习,能考出这么优异的成绩其实在我意料之中,以后他还会更棒!”挂完电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并不是因为通过我的辅导,小浩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而是我知道,小浩只要继续努力下去,他们家绝对会通过他的努力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阳春三月,当我再一次走进小浩家时,传来的依旧是郎朗的读书声。这一次,小浩看到我时,大大的眼睛里不再是疑惑和羞怯,而是欣喜和自豪。他放下手中的书本奔向我,一把抱住我说:“小陈姐姐,you are my best friend!”(鼎城区纪委监委 陈施汝)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