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临武:来自纪委的扶贫工作队长——执纪扶贫护公平

“我孙女从小孤苦,还好有工作队帮忙申请雨露计划的帮助,这下我孙女可以顺利读书啦……”
一缕缕公平公正又充满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湖南省临武县西瑶乡村头村工作队陶队长的扶贫路上,他铁面执纪护公平,以坚韧化作动力,守初心书写芳华。
偏远的村子来了特别的工作队
“听说今年的工作队队长是纪委干部,看来扶贫政策真的能落在我们大山中了”“听说纪检干部来驻村,就是来帮我们老百姓撑腰的,那就没人敢做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儿了,”村民的话虽直白朴素,但却道出了对纪检干部入村的期待。
西瑶乡村头村,地处偏远山区,距县城三十多公里,陶队长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走。要是老百姓不在家里,他就跑到田间地头山中去找。在走访时,一个叫老雷的家庭让陶队长大吃一惊!该对象全家7口人住在山窝里的一层危房里。他拿出残疾证摆在陶队长的面前。然后哀声地问:“领导,我家能评贫困户吗?我家7口人才挤了这么间小土房啊”陶队长了解情况后,一时气上心头,拍案而起:“谁说不能?天理难容!你家从今天起要纳入重点帮扶对象!”“你们村干部是怎么‘精准识别’的。”在场的村干部不敢出声,立马帮他拍照,收集参评资料。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城里富裕了,但是农村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扶贫工作需要纪检干部到一线监督”,没有多想,陶队长主动请缨,从临武县纪委监委来到村头村扶贫工作队,一头扎进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贫困户的家成了他的办公室和第二个家。
纪检监督就是要一查到底
“你一个外村的,去监督扶贫领域的事最好不要太较真,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不然会很难站稳脚跟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去查这些有啥意义,别把自己陷进去,对你不好……”在陶队长上任伊始,经常受到诸如此类的种种“关心”。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觉得一定要坚持,作为纪检干部,就是要确保扶贫工作运行在阳光下。
入驻后,为了摸清摸准情况,陶队长和工作队走访了村民1200余人次,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每到一处,陶队长都要看看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公示情况、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帮扶工作的落实情况。在监督组的深挖细查下,个别贫困户识别不准、贫困户信息采集不准、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一项一项揪出……
“查得好!这样的干部就该查……”说起村头村村干部不按政策评议贫困户的事被查出,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说起贫困户指标被私分的事,村民十分气愤:“村干部把扶贫指标送给亲属太可恶,群众敢怒不敢言,县纪委查得好,真解气!”
“党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就不能爱惜羽毛,纪检监督就是要一查到底,容不得半点的人情交易。”陶队长的口头禅,道出了责任和执着。
在清查“四类人员”过程中,陶队长顶住重重压力,严格执纪,全村有28户被清理出来,保障了贫困户评定的公平。
“有你们纪检干部,我们就不再怕该享受的政策享受不上了。”听了村民的话,陶队长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落实政策一个都不能少
“噔噔噔,估计又没有人在家了,这都第几回了”雷支书遗憾的说道。“是呀,扶贫雨露计划,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我们都要尽可能的给他们申报上去,不管来找多少次,我们的扶贫对象一个都不能少”陶队长坚定地说。
经过8次走访,陶队长终于核实到村头村成家岭自然村艾老爷子的孙女是个孤儿,父母早亡,还没有申请雨露计划。于是立即联系她现在的学校,帮她顺利的申请了教育补助。
“她爸妈死的早,就剩这么一个孙女跟着我,陶队长真是帮了我大忙呀,这下我孙女可以顺利读完书啦” 艾老爷子逢人便夸。
袁某是村头村一位普通农民,因长期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坐着村里的三轮车,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仅仅半年多时间,过去半尺浮土的村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柏油路,以往荒废的田地也种上了禾苗……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袁某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与自己的儿子失联十几年了,一直没什么依靠,想申请五保又没公安局的证明,还好工作队帮我介绍了一份照顾人的事,才让我有了收入。离开村子一阵,回来一看,村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工作队帮我们办了很多好事,给了我们温暖,这样的工作队咱老百姓欢迎!”
随着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陶队长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到了2019年初,他的头发全白了!“只要落实扶贫政策贫困户一个都不少,头发白了也值!”阳光下,陶队长如此幸福地说。(临武县纪委监委 杨偲)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