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安化:治病救人,走出“迷雾”再出发!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9-05 10:37 来源:三湘风纪网

    大暑以后天气更加炎热,这几天我在安化县库区一个乡镇扶贫,路过东渠公路建设工地时,偶遇一位风尘仆仆的汉子。
    当前安化县东渠公路正在开工建设,这位汉子顶着正午烈日,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施工,经介绍,他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蒋某。这个名字似曾相识,突然记起,原来他就是前不久被县纪委处理的一名违纪对象,曾在一公司担任经理,因单位滥发补贴问题受到党纪处分。
    “说实话,当初我也有些想不通,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放了一点补助,没想到挨了处分,一度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蒋某和我说起他刚受处分时的心情心里着实有些委屈。
    对受处分的干部不能一处了之、一棒子打死。蒋某的问题发生后,派驻纪检组多次找他谈心谈话,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在纪委同志耐心细致的帮助下,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彻底敞开了心扉。“我是科班出身,也是单位上为数不多的业务骨干,如果就此沉沦对不起组织的培养,从哪里跌倒,我就从哪里爬起来。”
    蒋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东渠公路是县里的重点项目,县委政府寄予厚望,库区人民翘首以待,这个项目的建设自然成为全县关注的焦点。他主动请缨,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头扎进工地,“一定要用最好的工程质量,最快的施工进度,修好这条民心路、致富路”。蒋某的话语掷地有声,表情透着坚毅。
    无独有偶,在安化县小淹镇,某村因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金,通过虚报资料截留了群众近二十万元生态扶贫资金,被举报后纪委对时任和现任村干部都给予了严肃追责。因涉及到全村近200余户群众的资金要重新分配,必须把每户群众的山林面积重新核定,工作量极大,必须要全体村干部全力配合林业部门与当地政府才可以完成。
    当时该村干部的情绪都有些低落,“钱没到自己口袋,都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这个处分背得不舒服。”镇纪委的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进行回访,对受处分的村干部进行教育管理,讲政策与纪律条款,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提高认识。
    “现在我知道了,属于村民的钱,即使没装入个人口袋,改变了用途,也是不行的。”现任村支书也是这件事情的处分对象,纪委对他进行谈心谈话以后深感愧疚,他在会上发出号召:“错了就是错了,组织处分我,我没意见,虚心接受。作为村支两委全体成员,我要求你们,全力配合好政府的工作,将功补过!”连续一个星期,全体村干部冒着酷暑,到山里实地丈量面积,将8000多亩天然保护林全部分配到户,18万多元生态修复补偿资金一分不少清退到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跌倒”的干部能不能重新站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能不能拉他们一把。我们常说,作为执纪者,查处一起案件,处分干部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让其他同志受到教育,引以为戒;要让受处分人员吸取教训,并丢掉包袱,激励他们轻装上阵的精气神。2019年上半年来,安化县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392人,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297人,占75.8%,通过一次次促膝谈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改正错误,重新振作起来干事创业。(安化县纪委监委 陈羽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