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泸溪:达岚镇的“鸡蛋书记”

每到星期六,他的朋友圈就推出了销售鸡蛋的图文信息:“明天上午9点,覃木阳村李代兴到白沙移民局门口销售绿壳蛋和山鸡,欢迎大家提前预订。”星期天,人来人往的菜市场,一辆三轮车,几笼活蹦乱跳的山鸡,十多件绿壳鸡蛋。李代兴忙着卖鸡,收钱,他忙着给顾客取货,搬货,送货。
不知情的人会说:“这两父子配合默契,手脚麻利。”知情的人会问:“这个星期给你的贫困户销售了多少鸡蛋?”
他是泸溪县达岚镇纪委书记石文斌——这个年销售30000多个鸡蛋的纪委书记被乡亲们称为“鸡蛋书记”。
新官上任的“连环计”
时光要回溯到2015年底。时任达岚镇组织委员的石文斌担任了覃木阳村驻村负责人兼村支部书记,那一年,他32岁。
覃木阳村离县城57公里,离镇政府20公里,属达岚镇最边远的山村。全村568户,25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572人。困难的不仅仅是贫困这个“拦路虎”,还有原村支书和原村主任因违纪被留党察看一年处理留下的“烂摊子”,更有群众的“失望症”。面对诸多压力,他选择迎难而上。
新官上任三板斧,他使出了“连环计”:一是逐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二是团结力量,组建班子。邀请能人大学生李诗兴回村参加选举,出任村秘书;给村综治专干、计生专干鼓劲,打造团结、务实的基层组织;三是按月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公开审议村务、财务、事务,凝聚民心;四是在九个村小组设立公示栏,向村民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同村委会一起引进湖南西部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油茶,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带领群众致富。
五计齐发,一个沉寂的小山村生动起来了。
“鸡蛋书记”的“销售经”
李代兴的5万元贷款申请还没批下来。他家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发愁:他年过五十,二级残疾;小儿子智障;几年前家里因失火被烧得精光……石文斌和李代兴来到信用社。
“他这个人很顽强,拖着骨髓炎四处去学技术,人也很勤劳,我给他担保,我是村书记。”石文斌郑重地承诺。
贷来了启动资金,解决了场地,李代兴一家三口搬进了鸡场。一次性购进800只土鸡苗。为了这批鸡苗健康成长,一家人起早贪黑,仔细观察每一只鸡苗是否吃食,喝水。为了品质好,他还种了4亩草,2亩油菜,让鸡啄食。
怕他有困难,石文斌经常带着技术员上门。六个月后,母鸡开始陆续下蛋了。一天三四百个蛋,一个月万把个蛋,让李代兴既高兴又操心。高兴的是开始看见收成了,操心的是这么多的蛋靠他赶场销不了多少个。
要打开销路,就要上门推销。石文斌和李代兴商议了一番,从镇政府开始下手。
“同事们,都来食堂,免费吃煮鸡蛋,觉得好吃就买点回去。”一锅冒着热气,散着香气的绿壳鸡蛋,招来了食客,也招来了第一批客户。“你看,这蛋打在碗里,颜色金黄,坚实不散,煮了更好吃。”他们俩转战镇信用社和学校……在单位打开了销路,石文斌两人又去各个餐馆推销试吃,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他还想利用微商争取更多的销路。可是,李代兴又没文化。只能是他扯下面子当销售了。发出推文后,他心想,估计没戏。
“先买50个,看好不好吃,好吃的话,我们医生病人都可以买点啊。”在县医院工作的表姐邓转云成了他微商第一单。这下子让他觉得有搞头了。从此,他开始线上、线下销售鸡蛋和山鸡。
一心一意撑起“致富伞”
2017年4月,石文斌转任达岚镇纪委书记,不能再驻村了。想到李代兴才起步,还没脱贫。他向镇党委提出联系覃木阳村的请求,依旧和李代兴结对帮扶。
石文斌不走,李代兴信心更足了。他开始扩大规模,新修了两个鸡棚子,用土鸡蛋孵化了5000只土鸡蛋。
这一年,李代兴对外销售绿壳无公害鸡蛋60000多个、出售山鸡1000余只。石文斌销售了一半多。
由于周末经常连人带鸡蛋蹭车,镇干部杨枫建议:“石书记,你一带就是好几件,到县城还要一件一件送,还是你接单,李代兴送蛋,你也轻松点。”
石文斌知道自己没车,经常麻烦同事也不是个事儿。和李代兴商量,看一周有多少需求量,星期天李代兴开三轮车送到县城来,两人一心一意搞销售。
2018年,李代兴分两次孵化了7000只多山鸡苗。到10月底,两人销售绿壳鸡蛋近70000个、山鸡1200余只,创收1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3.3万多元。“我脱贫了,可退出贫困户了。”10月底,李代兴算了账后,对石文斌这样说。随后,李代兴主动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脱了贫的李代兴不忘乡亲。他带领李代帮、李代送等八户村民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并义务传授技术、定期上门给山鸡免费打防疫针,带领群众共同走上了林下生态养鸡致富的道路。
李代富说:“鸡蛋书记不容易,留在覃木阳给李代兴撑起了’致富伞’。李代兴说:“我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好干部,一个残疾人也能脱贫致富,我还要靠养鸡给我儿子娶个媳妇。”
而鸡蛋书记石文斌,依旧脱贫不脱帮扶,和李代兴奔跑在致富的路上。(泸溪县纪委监委 胡灵芝)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