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 微体会】临湘:“辉伢崽”“辉爸爸”的扶贫故事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9-19 15:45 来源:三湘风纪网

    “辉伢崽回来了,还没吃饭吧?来来来,我给你热一下菜。”“辉爸爸,我作业里面有两个题不会做,你教教我呗!”……刚从市里参加扶贫工作会回来,一进白羊田镇西山村,临湘市纪委监委干部、扶贫工作队长袁智辉就被眼尖的几位老人和小娃娃围住了,一个小娃娃直接攀上了他的肩膀。
    两年前,村里人对他可不像现在这般亲热。
    临湘市白羊田镇西山村位于幕阜山脉中段,海拔600多米。过去,这个山村一无学校、二无卫生室、也无村部,山岗荒芜、山路狭窄、港渠淤塞、环境卫生条件极差,在全市挂牌的特困户有76户,穷乡僻壤,苦不堪言。2017年3月19日,进村第一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袁智辉深感责任重大但也踌躇满志,他一心想尽快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走出困境。
    谁知,一进村就吃了“闭门羹”。当他来到特困户李三星家走访时,刚一进门,行走困难的李娭毑就操起一把扫帚朝他横竖一顿乱扫,表示要将他扫地出门。
    当晚,袁智辉住在村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想自己大小也是个堂堂纪检干部,刚来这里就受这样“欺负”,这工作还能干下去吗?想了很久,最后想通了:都说穷人气大,我也出生贫苦农村,自小家里就没少受政府照顾,后来读书、当兵、到纪委工作,一直离不开老师、首长和单位领导的教育关心与培养。自己怎能因个别贫困户的一言一行就泄气打退堂鼓呢?“不行!我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干下去!”
    当他得知,那位要将他扫地出门的李娭毑原来是个智障的重度残疾人,前几天不幸从高高的楼梯上摔下来,重伤住进了医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强烈的同情心让之前的不愉快烟消云散。他马上买来慰问品前去看望,并到民政、农合医保部门为她解决了治病费用。治疗了一段时间,李娭毑回家休养,他又买来上厕所用的便椅送到家中。看到她想挣着下床活动一下,他又到市残联争取回一张轮椅。
    “辉伢崽就是我的亲儿子呐!”每当袁智辉推着轮椅带李娭毑出来晒太阳,她就笑眯眯地跟左右邻居“炫耀”。
    一年后李娭毑去世了,他又同村干部前去守夜和安排丧事,直到把她送上山入土为安。
    心相通情相连了,山里人终于把他当成了贴心人。
    袁智辉发现,这些贫困人口基本都没文化又病残在身。扶贫要先扶智,治病要治根。过去,村里没学校,孩子们读书要翻山越岭走30多里路到桃林、白羊田镇上去;村里也没有诊所,村民生了病就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变重病。2017年由岳阳市纪委捐资援建了村小学,2018年,在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筹资10万元建起了村卫生室,购买了常用药品,配备了专职乡村医生,从此保障了村民小病能够不出村。
    学校建成后,师资缺乏、经费困难,甚至连吃水都要到几里路远的山港里去挑。袁智辉向市纪委领导汇报了实情,又多次同领导一起到市教体局求援,最后由教育部门调配了3名公费教师,村里安排了1名幼师和1名炊事员,市纪委、老干局等扶贫单位每年捐资5万元经费。就这样,村小学顺顺利利开了学,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
    为解决学校饮水问题,袁智辉同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攀悬岩、爬陡坡、钻荆棘,寻找了半个月,终于在一处乱石堆下找到了泉眼,建起了蓄水池,架设了输水管道,将清洌甘甜的山泉引到了学校,孩子们喝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现在,村里人早已经把他当成自家人了。
    “辉爸爸,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攀在袁智辉肩上的娃娃一只手半捂住小嘴,小脸凑近他的耳朵,“今天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我的理想’,我写的是‘我长大了要成为像辉爸爸一样的人’!” (临湘市纪委监委  张怀玉  赵小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