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赫山:软弱涣散村支部“变形记”

村上贫困户多,提出危房改造申请的也多,但指标有限,怎么办?村两委班子想出了“妙招”——拆分。不料,这个办法不仅让主要村干部挨了处分,还戴上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
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石坝口村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每年申报危房改造的多达十几户,但指标却只有两三个,僧多粥少。村支两委成员们为了不得罪人,琢磨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先跟确定下来的危改户讲好,待资金到位,要拿出一部分给其他同样有危改需要但没有得到指标的农户。
2013年到2015年,村两委班子做主,从6户村民的危改资金中拆分出1.5万元,分发给其他有危改需要的农户,还为特困户何某某重复申领到危改补助金8000元。
最终,村党总支书记刘某福、村主任兼报账员肖某军因负有直接责任,于2018年12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随后,石坝口村党总支被区委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名单,要求限期排查整顿。
“软弱涣散”这顶帽子像个“紧箍咒”,让村支部倍感压力,后来,经过组织教育,不断反思,他们决定以实际行动改变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
直面问题,查找根源,补齐短板,村支两委一班人达成共识,要加强政策理论和党纪法规的学习,不再和稀泥做“老好人”,勇敢扛起肩负的责任。
于是,他们转变工作思路,主动上门走、访、问,挨家挨户收集问题线索、倾听群众诉求,足迹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矛盾纠纷共五项13个:个人诉求3个,环境污染2个,土地界线纠纷3个,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个,其它4个……这是村支两委近期梳理出来的工作重点。
付出就有回报。如今,村里那些信访举报人的心结已经打开;拖了好多年没有解决的牌头冲组烂泥路,已上报到扶贫项目库,沿线50户170多人即将受益;位于谢家湾组的某食品加工企业改扩项目,村支两委班子已多次牵头召开规划例会、听证会,企业改扩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可安排就业人员60多人;集果树种植、观光休闲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1000亩特色水果示范园已立项,其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可提供100个就业岗位,直接惠及参社农户……
“石坝口村的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班子的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两名受处分的班子带头人已经放下了包袱,切实担起了乡村‘领头羊’责任。”牵头对石坝口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排查整改工作的一位区级领导这样评价。(赫山区纪委区监委 李睿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