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雨花:拆迁信访难题化解记

一、“下马威”
“陈书记,你要为我们做主,我们没办法了,就指望您这包青天了”。到任没几天,办公室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2018年初,我调到高桥街道纪工委,来之前我是做了“功课”的:拆迁安置信访问题是高桥街道信访的“老大难”,由于跨度大、历时长,各期安置随着上级政策的变化有所不同,信访问题相对突出。尽管心理有所准备,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信访人谢某及其妻子在办公室向我诉苦:村里安置不公平、个人安置不到位、村里干部霸蛮拆了房子,向街道反映了很多次都没有解决,现在陈书记来了街道,您就是包青天,我们有救了。
我哭笑不得,刚来街道,“青天”之名就已远扬,看来谢某给我压的担子还不轻。
“你先不要急,虽然我刚来,但你说的情况我马上去核实,绝不能出现违反政策的事”我先对谢某表态。
虽然刚经受了“下马威”,同时我也清楚:群众一般小事不信访,一旦信访对于各自家庭来说都是关乎生计的大事,不论事实怎么样,都应该调查清楚,给他们一个圆满答复。
二、“拍大腿”
第二天,我就到友谊村集资委开始走访调查,刚和村支书张长征询问起目前的拆迁安置情况,他就拍了大腿:书记啊,你来得正是时候,我现在是一肚子苦水,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啊。一方面大部分群众对此次拆迁很期待,希望公平公正,这也是检验我们这届班子是否得力的一件大事,另一方面个别群众又想不按政策,多拿多要,甚至以上访为手段,从上面施加压力,我们难呐。
我脸上也是一阵苦笑,看来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我问起谢某的情况,张长征又是一阵牢骚:这个就是上访的典型,没几天就来找我要换房子,统一的标准,我怎么能说换就换呢,天天追着我要,头都大了。
三、再走访
当事双方各执一词,我不能偏听一言,必须要多方求证。我先找到征收安置服务中心主任,在政策层面了谢某一家的安置情况:雨花区国土分局拆迁事务所按照农民宅基地“一户一基”的原则,认定谢某一家为合法房屋一栋,其面积以友谊村1988年4月15日非农清查登记为准。根据安置方案,谢某户应分配多层大户型宅基地1个和高层安置房两套。这与村里面公布的结果完全一样,那为什么谢某要上访呢?他哪来的底气?
带着疑问,我深入到社区居民群众中,经与多位居民“唠嗑”,原来这一期安置中,谢某因房屋位置较好,想提高安置标准,否则就不拆。经20多次劝解都无效,影响了安置房的建设,后经全村村民集体表决,委托村委会帮助拆除了房屋。谢某一时气不过,就一直上访。
四、矛盾化解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但难点在沟通。我要是直接向谢某提起这事,估计也会吃“闭门羹”,看来只有迂回前进。
通过社区,我找到了谢某的亲戚、邻居等人,向谢谋传达了一个信号:街道、村里希望与谢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一方面指挥部因拆房子一事进行说明,一方面安置的事也可以早点进行,对双方都有好 处。
舆论氛围造起来后,谢某同意会谈。会谈中,我先向谢某表达了安置的紧迫性,说明早安置早受益;村上也因拆房子一事向谢某做了说明,并表达了歉意;征收安置服务中心人员向谢某宣读了政策,表明安置必须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要不就是对不起群众,会引起更大的矛盾。谢某终于表示同意,早点将安置搞完,不再上访。
后记
友谊村的安置抓阄大会于6月份按期顺利进行,全场公证人员公证,视频直播,街道全程参与监督,一人一号现场公示,全体村民欢声雷动,都表示拆迁安置工作公平公正,村里这届班子搞的棒。我脸上也乐开了花,人民群众满意这就是工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幸福啊。(雨花区纪委监委 陈燕武 龙志斌)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