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蓝山:贫困户小刘的老梦想和新梦想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9-23 16:45 来源:三湘风纪网

    “幸福的日子就在前面啦!”公路上,刘裕龙脚下油门一踩,新买的吉利小轿车忽然就来了劲,撒欢般地奔向远处的漫山竹林。
    黄金冲是蓝山县荆竹瑶族乡蒲林村的一个小自然村落,虽然资源丰富,但因为交通不便,居住在此的9户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不足5公里的山路,蒲林村修了将近3年,如今,路终于修到了黄金冲,每家每户再也不用负重前行了。
    通路的这天,蒲林村黄金冲的村民集聚在路上放鞭炮庆祝。这一天,黄金冲的老百姓盼了不知道多少年。
  “多亏了谢书记,帮我们圆了祖祖辈辈的梦想!”盼通车、盼修路、盼发展,这个大山深处的瑶族村盼了几十年,如今通了水泥路,贫困户刘裕龙脸上笑开了颜。
   谈起之前的黄金冲,村民们直摇头,“那是蓝山最远最穷最高最冷的地方,大山深处既‘险’又‘难’。”“地方是好地方,没有路,有资源换不了钱,怎么脱贫致富嘛?”……
  “每每看到他们背着背篓,艰难走在山崖边的身影,我心里就酸楚的很呐。”结对帮扶干部蓝山县荆竹瑶族乡纪委书记谢劲松说,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修路难,没路更难呐!
    能有多难?因为没有路,村民总是早上四五点钟就背农作物下山,天黑才到屋,遇上雨雪天,一来一去花费的时间更多。小孩子读书就要徒步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村里主道,然后搭车去乡里学校,公路不通,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村民夜里生了病就只能硬扛到天亮。
    “再难再苦再穷也得把路修起。”谢劲松暗下决心,一定要疏通村民外出的路和脱贫致富的路。
    通过县、乡、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门为黄金冲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的公路施工了。新开挖的公路挂在山腰上,风炮机“突突突”地冒出白烟,挖掘机“轰隆隆”地嘶叫着,挥其巨臂“啃”着岩石。
    四五月的时候,荆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公路路基和沿线山石都还没稳固就垮的一塌糊涂。回想起修路的过程,谢劲松眼睛都红了。“有的路基直接被掏空了,有的就是裂开几十公分的缝,沟槽处的就直接被泥石流冲断了,一点水泥板的影子都看不到,全部被泥土覆盖。”
    “好在有当地老百姓的帮忙和后盾单位的援助,这条路才有了指望。”无论是除淤、填坑、维修、改线,还是筹钱出力,当地贫困户都自发帮忙,这让谢劲松很感动。不到两个月,这一段路就实现了灾后重建,也才有了现在的硬化路直通村组。
    “谢书记,到我们村的路又塌方了,人都过不起。”7月份的一个上午,暴雨再次侵袭了荆竹。接到电话的谢劲松正在贫困户刘裕龙家研究扶贫产业。
    “别着急,我马上组织村里的壮年劳动力自救,先打通满足步行的道路,我这就联系铲车和挖机。”于是,谢劲松发动30多名党员群众在铲车到达之前,耗时5个多小时,先行打通了可以供群众步行出入的道路。大家互望着各自的“大花脸”,都哈哈大笑起来。“发生险情,我们不能等,必须先自力更生,这和我们开展脱贫攻坚是一个理。”谢劲松说。
    毁了修,修了毁,不断反反复复和大自然做斗争,这条顽强的公路终于实现了向荆竹瑶族乡大山深处的延伸。
    有了路,如今的黄金冲活了。谢劲松和村“两委”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黄金冲的贫困户都自行发展扶贫产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土鸡满山跑,土猪嗷嗷嗷”;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了村里农民合作社,年年有分红,八月瓜、油茶、灵芝等高山特色种植遍地开花;2户贫困户实施了改造危房,2户贫困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每户贫困户年收入增加近万元……收入渐长,黄金冲的贫困户随全村顺利整体脱贫。如今,蒲林村更多的产业路、旅游路和山水田林路越织越密。
    “路通了,车买了,我要开着小轿车带着家里人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贫困户刘裕龙又有了新梦想。(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