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村务监督有了评议,基层“微腐”少了缝隙

“非贫困村产业引导资金是怎么分配使用的?”“村里饮水工程究竟花了多少钱?”……在桑植县河口乡塘坊村村务监督评议会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们犀利发问,要求村支两委干部现场给出明确答复。
今年以来,桑植县广泛在各村(居)推行“村务监督评议会”制度,通过着力四个关键点、围绕四个关键处开展村级事务监督。村务常“晒太阳”,群众心明眼亮,基层“微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四点”着力促村务监督落地生根。一是配好监督人员。实行乡村联审机制,注重从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作积极、追求进步、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人以及有思想见地、正义直言、对村支两委工作敢于监督的人中推选,全县共选定894名村务监督评议人员。二是做好典型示范。立足源头治理、关口前移、惩防并举,确定“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惠农政策落实”作为监督重点,明确责任,形成了纪委班子成员联系区域、部室干部联系乡镇、乡镇纪委联系示范村的工作格局。三是推动程序规范。实行明确会议时间、明确会议人员、明确会议议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收集民意、调查分析、召开会议、资料整理“334”工作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各村(居)累计开展村务监督评议会1000余场次。四是立足问题导向。成立10个工作联系组,通过现场指导、电话抽查、随机走访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2次,现场反馈问题40余个,督促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四个”围绕打造村务监督评议新气象。一是围绕民生关切,发挥群众诉求“代言人”作用。聚焦群众最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村务监督评议会,让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群众监督村务的主心骨,如河口乡纪委建立了村级村务监督评议会微信工作群,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纳入微信群,提前收集群众对村里日常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收集摸排问题。二是围绕民主监督,发挥廉洁自律“防火墙”作用。村务监督评议会的推行,立足从源头上预防、遏制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明显提升。据统计,2019年1月至8月,该县立案查处村干部19人,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23人。三是围绕和谐稳定,发挥矛盾纠纷“减压阀”作用。进一步畅通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让村支两委能够及时把握群众思想动向,理顺群众的情绪,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如人潮溪镇溇阳村通过评议会成功化解涉贫信访隐患5起,追回错发惠农补贴1人次,整改漏发补贴1人次,退回不规范报账手续7次,化解矛盾纠纷6次。四是围绕健全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好管家”作用。探索建立“三级审核、三级备案、一个平台监管”(简称“331”)工作机制,着重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检查,有效弥补了政府行政手段无法触及的盲点,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桑植县纪委监委 康家 向尔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