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长沙市: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9-27 10:46 来源:三湘风纪网

    “正宗乡里土鸡,纯放养喂大,请大家多多支持。”临近中秋,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局长冯勇就开始推销了,局里干部职工纷纷响应,大家都知道这是冯局长的“农民兄弟”—扶贫对象黄伏秋辛勤劳动的成果,货真价实。而远在百公里外的浏阳市关口街道碳棚村江背组,黄伏秋一家正在有条不紊的忙碌,杀鸡、褪毛、装袋,根据冯局长的信息,订购数量较多,还请了邻居一起帮忙,呈现出一派农村过年时热火朝天的场面。
    四年前,根据全市扶贫工作部署,原长沙市工商局对口扶持碳棚村,每个处级干部对口帮扶一户贫困户,高新分局冯勇局长对口帮扶对象正是黄伏秋。当时四十岁的黄伏秋,务农为生,父母年事已高,患有慢性疾病,碳棚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山多田少。而黄伏秋的家,又与村里主干道相隔一条河,位于山脚下,出行更是困难。缺资金、缺技术、家中负担重,生活的沉重压力让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眼中充满无奈。
    “扶贫先扶志”,生活不怕艰难,就怕看不到希望。在农村长大,且长期在农村工作过的冯勇局长帮助黄伏秋一起想办法。经商,投资大、风险大;打工,家里老人无法照顾;种田,效益不高。最后决定种菜,由冯局长联系买家来收购,投资不大,风险可控,且见效快。在冯局长的鼓励下,黄伏秋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起早贪黑,当年就获得可观的收入。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尝到甜头后,黄伏秋更加增强了脱贫的信心,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可毕竟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冯局长在走访中,发现黄家周边多山地,空气洁净,绿色覆盖面积大,看到了黄伏秋家中零星的几只家养鸡。既然有经验,也有优势,为何不做大一点呢?但养鸡毕竟不同于种菜,一是缺乏资金,不能大量购买鸡苗;二是缺少渠道,养成之后找不到销路。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冯勇自掏腰包,购买了100只鸡苗,赠送给黄家,连续三年,年年如此。与此同时,还帮助黄家做好宣传工作,告知身边的同事、朋友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购买正宗土鸡,帮助打开销路,光这一项,每年可以增收上万元。黄伏秋在勤劳脱贫的过程中,与冯勇局长的交流也更多了,把冯局长当成自己的大哥,有什么想法经常要听一听冯局长的看法。
    “冯局长,今年村里有个扶贫修路项目,你看可以试一下吗?”冯勇局长了解详细情况后,便鼓励他积极参与投标。在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项目情况之后,黄伏秋决定迈出这一步,和其姐夫一道承办了一些小工程。缺乏启动资金,冯局长帮助他想办法找银行,最后获得由浏阳农商银行贷出的5万元启动资金。勤劳朴实的黄伏秋生活更好了,干劲更足了,还带动自己的两个哥哥一起养鸡、养蜂,还当上了村民小组的组长,成了村里脱贫的典范。
    “黄伏秋虽然是我的帮扶对象,但我把他当成是我的兄弟”,冯勇局长不止一次这样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黄伏秋今年44岁,家中还有两个女儿,大的13岁,小的才1岁。小女儿刚出生时,冯勇局长亲自去探望,并拿出600元慰问金,考虑到他妻子年龄偏大,奶水不足,在当地难以买到好奶粉,又自己几次到长沙市内的大超市购买奶粉送给孩子,每次走访,不只是拿出册子签个到,总要到养鸡场看一看,打开心扉聊一聊,临走还不忘嘱咐有什么事要多打电话联系。
    当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是“授人以渔”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帮扶形式,多个部门一齐发力,通过责任部门牵头实施、职能部门积极协作、主体单位责任落实、纪委监委抓好监督的方式,紧盯产业扶贫领域的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结对的党员和帮扶对象共同努力,携手同行,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长沙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