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鼎城:街角的那盏灯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0-12 16:45 来源:三湘风纪网

    新年上班后的第一天,我和街道纪工委的同志在检查社区上班纪律的途中,突然接到了小肖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既兴奋又激动的声音,“杨书记,新年好!明天我就要出去打工了,临行前特意给您打个电话拜个年,感谢您对我家的帮助……”
    小肖是我结对帮扶贫困户王某某的孙子,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年关刚过,小伙子这么早就急着出去打工赚钱,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好好好……”我赶忙热情地应答着,并嘱咐小肖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鼓励他在外面要好好干,说家里有我们和社区的同志照应,叫他不要担心。
    挂断电话,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多前那个夜晚。因白天忙于调查一个信访案件,直到下班后,我才和福广社区的干部老李匆匆赶往帮扶对象王某某家中走访。
    穿过一条昏暗的小巷,我们来到一栋老旧低矮的房子前。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横在大门处,进去时,我们不得不仄着身子才能勉强通过,屋内的陈设杂乱不堪,没有一样起眼的家具和电器。
    说明来意后,我们初步了解到,王某某一家共三口人,王某某已年过70,本人视力和听力都有问题,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多年,丈夫、大儿子、二儿媳因病先后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儿子和孙子。小儿子患有轻度智力障碍,有时候会开着那辆三轮车在外面跑跑出租,赚取一点微薄收入。只有25岁孙子小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他也没有正当职业,平时靠打零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王某某一家的境况让我很揪心。那天,我和老李在王某某家里一直聊到深夜,帮助他们家一起想办法、找出路,热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回去的路上,在街角那盏昏暗的路灯映照下,我和老李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一直铺到那漫无边际的黑暗里,我感到了肩上从未有过的压力和责任。我知道,要帮助王玉珍一家摆脱贫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来,只要有空,我便会往王某某家里跑,有时候还会约起社区的同志一起。对王某某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家人的思想动态如何、扶贫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当前存在哪些困难等等,我都能做到了然于胸。经过一段时间,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关心下,王某某一家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了解决,但距离完全脱贫致富还有一段时间和距离。
    我决定把“突破口”放在王某某老人的孙子小肖身上。据我平时掌握的情况,小肖人年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不是好吃懒做之人。只是因家里经济条件差,自感出头无望,思想比较消极,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打发日子。为打消小肖的自卑心理,我多次专程找他谈心,解决他的思想疙瘩,热情鼓励他走出去,自谋出路,用一个男子汉的勇气和担当承担起家庭摆脱贫困的重任。
在我的热心帮助下,渐渐地,小肖的思想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在一边打零工的同时,也在一边积极打听有没有外出打工的出路。我也通过一些朋友的各种关系帮小肖留意着有没有好的地方招聘务工人员。
    去年初的一天,我得知长沙的一家工厂要招农村务工人员,而且工资待遇条件都不错,非常适合小肖。当天,我连夜赶到王某某家里,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小肖,要他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那天晚上,我啰啰嗦嗦地和小肖讲了很多,叮嘱他到工厂后要如何努力工作、如何与工友相处、在外如何注意人身安全……当时小肖显得非常激动和兴奋,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重新燃起的生活勇气和希望。
    回去的路上,我又看到了默默站立在街角的那盏路灯,在黑暗中散发出一束束淡淡的光,虽然不是那么明亮,却足以为那些夜行的人们照亮眼前的路。我想,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在扶贫的路上,我也要做一盏小小的路灯,给那些在贫困中摸索前行的人们带去一分光亮和希望。(鼎城区纪委监委  杨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