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澧县:柱伯家的“二次危改”

“李主任,我新房建成了,自来水进了家,真是太感谢你……”国庆节前一天,我接到了澧县大堰垱镇陈管垱村贫困户张某柱的电话。
今年6月下旬,我来到调整后的结对帮扶点村大堰垱镇陈管垱村,村党总支书记孟钊介绍情况时说,有个贫困户叫张某柱,住房还有点问题,但之前已经进行了一次“危改”,再没有政策口子“危改”了……
随即,我在村干部带领下赶往贫困户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他那低矮破旧的灰渣砖房、有些过时的家具,房屋内也是一片狼藉。
看到有扶贫干部来了,在邻居家的张某柱回到家里,一脸地不欢迎,总认为自己的住房一直没得到根本解决,心里一直对扶贫干部政策落实不满意有个“结”。
前几年,张某柱的住房认定为B级危房。那年,他靠着1.5万元的国家补助资金更换房屋顶盖。经过这几年风吹雨打,原本就不大安全的灰渣砖房就更不安全了。眼下,张某柱看到别的贫困户都住上了安全房,自己居住的房屋还是灰渣砖房,一到刮风下雨,心里总不踏实,有时急得睡不着觉。
告别时,我告诉他:“柱伯,请放心,你的住房问题,我们一定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解决。”
返回村委会后,我立即和驻村工作队、村委一班人开会专题商讨。
“张某柱已享受了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按政策难以再争取到危改项目资金。” 孟钊首先就把困难摆了出来。
我沉默后说道:“尽管这事困难重重,但要彻底解决张某的后顾之忧,必须将灰渣砖房推倒重建,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然‘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就成了空话,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让其住上安全房,真正把‘三保障’落实到位。”
“这个贫困户还是有一点经济来源的,我看可不可以让他自己出一点钱,我们再筹一点钱,把这房子给盖了。”
“是啊,是不是也可以找后盾单位联系一点资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达成共识:后盾单位帮一点、村支两委出一点、贫困户自己筹一点的办法来筹集房屋建设资金。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逐一与该村的扶贫后盾单位联系,为柱伯落实建设资金,村委会也协助他拿出了房屋拆除重建方案。与此同时,为严肃扶贫工作纪律,将危房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线索移交大堰垱镇纪委,对村分管危房改造的村委干部和镇规建环站站长给予警示谈话处理。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与建设,柱伯的二次“危改”终于竣工,于是便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澧县纪委监委 李绍南)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