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常宁:“复活”的贫困人员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0-29 10:01 来源:三湘风纪网

    “白沙镇阳市村贫困人员谢某在2018年2月已因死亡注销户口,但为何至今还是建档立卡系统贫困人口”。今年7月份,常宁市扶贫办通过信息对比,发现这一“离奇”现象,当天下午,将问题线索移交到了该市纪委监委。
    作为白沙镇纪委书记的我,在接到市纪委监委交办的问题线索时,心里在“咯噔”一下:贫困人口死亡已将近两年,且户口已经注销,仍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还在享受扶贫政策……如果这些问题属实,那就是典型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所暴露的问题就严重了。
    为了慎重起见,镇纪委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到白沙派出所调取贫困人口谢某的户籍资料,一路到镇扶贫办查阅阳市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花名册。白沙派出所调取贫困户谢某的户籍资料显示,谢某于2017年7月16日因病死亡,2018年2月3日,其家人到白沙派出所为谢某办理了户口注销手续。镇扶贫办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7月,死亡贫困人口谢某仍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依然在享受扶贫政策。至此,贫困人员谢某死亡已达两年之年,但仍然“复活”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且在继续享受扶贫政策,这一问题已查证属实。
    贫困人口谢某已于2017年7月份死亡,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规定,应当把谢某作为自然减少人员从建档立卡系统中删除。自2017年7月份之后,全省于2017年10月份、2018年5月份、2018年10月份、2019年5月份共开展4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衡阳市于2019年3月份开展了脱贫攻坚工作“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为何这么多次调整和清查工作,死亡贫困人口谢某在建档立卡系统中仍自“岿然不动”?是村里没有发现问题亦或是发现了没有上报?还是村里上报之后镇扶贫办没有及时删除 ?又或者是另有隐情?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会让死亡贫困人员谢某顽强的“复活”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中,镇纪委开始了“抽丝剥茧”般的调查工作。
    通过查阅扶贫办相关资料和调查询问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截止2019年7月份,镇扶贫办没有收到阳市村关于贫困人口谢某死亡的任何资料,也就不可能把谢某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减少删除。调查的方向逐步指向阳市村。
    “请你谈谈村里面贫困人员谢某的相关情况。”面对镇纪委工作人员的调查询问,阳市村扶贫专干左某惭愧的低下了头。“都是自己在扶贫工作中作风不实,要求不严,流于形式,才会造成如此问题。”原来村里在2017年7月份已经知晓谢某死亡的情况。因左某工作的失职,才在一次又一次的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中,没有按规定填报关于谢某死亡的《贫困人口自然减少表》上报至镇扶贫办。对镇扶贫办多次下发的本村贫困人口信息没有进行认真复核,才造成谢某死亡两年之后还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离奇”存在。同时该村和谢某的帮扶责任人董某(白沙镇阳加中学校长)在今年 3月份脱贫攻坚“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工作中,流于形式,消极应付,对谢某的情况核实不认真、不仔细,从而未能发现谢某死亡两年之久仍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这一重大问题。相关人员层层失守,最终导致问题被市扶贫办通过信息对比发现,造成不良的影响。
    脱贫攻坚无小事。经过白沙镇党委研究决定,对该村扶贫专干左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总支书记谢某给以诫勉谈话处理;市教育局党委给予白沙镇阳加中学校长董某党内警告处分。(常宁市白沙镇纪委  刘志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