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经开区:扶贫资金管理及项目实施出新招 为脱贫攻坚助力

今年以来,永州经开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及扶贫项目实施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监督,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做到每一分扶贫资金均用于扶助贫困村、贫困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宣传培训促规范。定期组织区扶贫办、街道扶贫站、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扶贫专干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由区扶贫办领导获外请专家进行授课,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今年共进行6次培训,增强了对正确使用和管理扶贫资金的认识,为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奠定了基础。成立永州经开区财政专项扶贫及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出台《永州经开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扶贫项目立项申报、审核审批、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项目资金报账流程图,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
(二)资金管理严“四专”。即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镇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确保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阳光操作,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实施期限、预期效益、施工单位及责任人等信息在村公开栏、项目实施现场、街道公开栏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
(三)项目甄选切实际。为了使项目更贴近农村实际,通过走访农户和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各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执行,区扶贫办组织区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农村工作局、仁湾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专家实地考察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村里所投项目往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为贫困户带来长效收益。永州是全国5个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基地,经开区致力于将土层深厚,土壤酸性适宜,将共有优质老油茶树近5000亩的坪西村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基地,计划投资100万元用于1000亩油茶提质改造,并配套202万元建设3条村组道路,改善基地项目交通运输条件,改造后可实现每亩年收入1500多元,贫困户除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通过采摘茶籽获得劳工费,年底还可以分红,真正实现因地制宜,长效扶贫,由特色产业为扶贫输入新动能。
(四)实施方式破常规。今年实施的部分道路加宽项目,由于路基交由村里负责,评审价格较低,利润过低,导致没有老板愿意参与,思路一变天地宽,为确保道路加宽这样造福村民的项目尽快实施,真正把好事做实,经充分研究讨论,决定将无需进行招标的道路加宽项目全部交由村里自主实施,将项目款转入各村村账镇代管账户,外请有资质的公司全程指导,并确保监理公司全程参与,把好质量关,最后6条加宽道路均又快又好完工。
(五)项目监管“四到位”。严格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实施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位制度,推进村级申报、街道审核、行业部门审核、区级审批的运作模式。坚持扶贫项目资金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公告公示制,确保项目资金公开透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坚持工程招投标制和扶贫物资政府采购制,确保程序规范、合法。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和绩效评价制,对工程类项目建设进行竣工验收和评估,验收评价合格后,方可报账拨付资金。对补助到户、到人资金,严格按照户申请、村审核、街道审批的管理模式,补助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发放到户。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区管委制定的《扶贫项目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
(六)监督检查更严格。项目资金下达后,及时将相关信息在村、街道公开栏和永州经开区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落实包村干部扶贫资金监管职责,发挥包村干部就近就地监督作用。加强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及时纠正。积极构建扶贫、财政、纪委监督检查防线,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全年区管委共组织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监督检查7次,有效地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至今未发生一起相关问题,确保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安全运行。(永州经开区纪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