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双清:老姚的“脸面”变了

国庆节后,我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区纪委监委的扶贫点爱莲街道云水村开展“带着板凳下村”活动,走访贫困户、走访贫困户周边的群众,为他们解难题。
“何书记、何书记……”我才走两三户,路上就碰见一人老远扯着嗓门打招呼,走近了才知道是老姚。老姚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第一次接触时,他衣着脏烂邋遢,眼睛涣散无神,一问三不语,他妹妹告诉我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找不到工作也不能工作,需要政府扶贫帮助,特别是房屋需要马上修葺。
经过仔细了解,老姚情况与他妹妹所说有点出入。老姚五十出头,年富力强,身体上没什么疾病,虽说有轻微的间歇性精神病,但更多的是喝酒后发酒疯打人,被人误认为是精神病。家里有一栋两层的红砖小楼。但因为他的懒惰,房屋门窗腐烂漏风,屋顶漏水,地板凹凸不平,房内脏乱不堪,人和牛混住在一起。因为他不讲卫生和易发酒疯,娶不到老婆,旁人也避而远之,他更加孤独无助、自卑自怜,自甘堕落,宁愿以精神病人面貌示人,也不愿稍加改变。
“你把房屋清扫干净,我就帮你更换门窗、平整地板。”我和老姚商量,他勉勉强强同意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和我几次反复上门帮忙督促,老姚和他妹妹一起将房屋清理干净,我让老姚暂时搬去他妹妹家借住。我按照约定帮助他更换了门窗、清理了外墙、平整了地板,整个小楼焕然一新。
“门窗是房屋的脸面,现在脸面是新的了,你还要保持屋内干净整洁,这样才能住得舒服;个人卫生是自己的脸面,你的衣服要干净、被子要干净,日子才能过得舒坦!”老姚重新搬回家住的第一天,我给他送去棉被和衣服,引导他改变自身形象。尽管工作很忙,那段时间我还是三天两头往老姚家跑,一旦发现家里和个人卫生出现问题,总不嫌絮叨地相劝。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邻居有几个小孩在老姚家捉迷藏,老姚在一旁傻傻地笑,便打趣道:“老姚,你家终于来客人了。”老姚不好意思地搔着头,笑了。
我随即走访了老姚邻居,他们说:“老姚变化大,身上不臭了,衣服干净了,酒不喝了,话也变得多了,孩子们去他家玩,我们也放心。”
“老姚,我向村里推荐你当卫生监督员,村里的脸面你可要认真!”
“好勒,何书记你尽管放心。”
云水村将人居环境治理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聘请贫困群众担任村内卫生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在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检查时,我批评该村聘请了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担任“两员”岗位,之前考虑老姚与人沟通存在障碍、作风懒散不能胜任岗位,就把他的名字从聘任名单上划掉了。现在,老姚有担任岗位职责的能力,恰好又有空缺,于是我就向村里作了推荐。
现在的老姚,认真履行着卫生监督员的工作职责,云水村干净了,老姚变得有志气有自信了。尽管老姚有时还会借住到他妹妹家去改善伙食,但不喝酒、不发疯、不打人,精神病也没有再复发,房屋干干净净,身上清清爽爽。我为老姚这样的“脸面”变化感到很高兴。(双清区纪委监委 何美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