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省民政厅:民政干部驻村脱贫攻坚行与思

红岩村位于湖南省泸溪县武溪镇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山多田少,面积16.8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共529户、1817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96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2.14%。2018年3月6日,省民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红岩村开展扶贫工作后, 经过一年多的合力攻坚,如今的红岩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71%,摘掉了贫困帽,实现“村出列”,走上了致富路。
红岩村二组村民张景元全家6人。妻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患上了精神疾病,二级残疾。孙子孙女就读高中,儿子打零工,全家无当家产业,生活举步维艰。2014年按政策纳入贫困户,其妻子为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针对张景元家的情况,工作队注重从“内”向“外”扶,帮助找准贫困“病灶”,扶持发展致富产业,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
一是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张景元是名老党员,曾经当过村主任,在村里有威望,工作队主动拜他为师,恳请他发挥“余热”,经过多轮交心交流,张景元把工作队员真正当作自家人,愿意把心里话和工作队分享,积极为村里摆脱贫困建言献策。工作队确定的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做足“山水文章”的发展路子,张景元带头拥护,撸起袖子全身心投入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当家产业。红岩村有种稻谷养稻花鱼的优良传统,工作队因地制宜,建成了标准化的240亩稻花鱼基地,发放稻花鱼产业引导资金,成立精准扶贫讲习所,帮助农户提高种植、养殖水平。今年张景元养殖了4.5亩稻花鱼,鱼稻丰收,可增收1万多元。
三是帮助实现家门口就业。红岩村今年新建了150亩黄桃基地,连片的黄桃林既是产业致富的基地,更是乡村旅游的景观带。张景元在黄桃基地带班,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四是助力活得更有尊严。工作队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精准帮扶,争取四叶草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来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定期为张景元患病的妻子进行体检和治疗。村里成立“长者之家”,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张景元妻子和村里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和健康教育,助力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舒缓情绪,让老人们心情愉悦。
张景元说,自从工作队到我们村来帮扶,讲实在话,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坚持养了四亩半稻花鱼,我算了下账,估计今年可以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另外,工作队在这里搞了好多项目,平常我身体还可以,也喜欢劳动,在家门口做点事,一年下来也可以挣几千块钱。按现在这个情形来看,今后日子会越过越好。
扶贫工作队员表示,用低保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过上更有滋味的生活,能脱贫,稳得住,是工作队努力的方向。扶贫扶的是产业、聚的是人心,我们要以心换心走进群众的心,把群众的事当作家事来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导群众发展当家产业,让群众脱真贫、真脱贫。(省民政厅 宋鹏 吴小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