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道县:危房改造暖民心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1-06 15:26 来源:三湘风纪网

    “李大妈,国庆节快乐,我来看你了,新房子还住得习惯不?”国庆期间,我来到扶贫对象李大妈新家看望她。
    “同乐同乐,这个新房子,我想了二十年,住得太舒服了,多亏你们帮忙才让我心想事成啊!”李大妈一看我进了门,激动地边拉着我的手边抹眼泪。
    “是国家政策好,我做这些是职责所在,应该的。”我笑着转身对李大妈儿子朱大哥叮嘱道:“希望你坚定脱贫信心,按咱们商定的计划,早日学一门技术,争取早日脱贫。”
     “感谢国家好政策,我一定努力赚钱,争取早点把贫困户的帽子丢掉!”朱大哥语气坚定地点了点头。
    看着亮堂堂的新房子和笑脸盈盈的李大妈,我不由想起与李大妈一家结对交往时的一幕幕。
    李大妈是万家庄街道塘下村的一名贫困户,2018年4月被确定为我的结对帮扶对象。第一次去李大妈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天,村主任带我在村里泥巴小路上弯弯绕绕一番,然后指着前方一间破旧的土砖房,告诉我:“诺,这就是你结对联系的朱大爷家!”
    听到声响,朱大哥的母亲李大妈颤颤巍巍地走出来把我们引进了屋。屋里昏暗无光,地上凹凸不平,70多岁的朱大爷躺在破旧的老木床上,床上堆满了棉被、衣服,堂屋里仅有的电器就是一掌白炽灯和一台黑白电视机。
    “朱大爷、李大妈,这是县纪委干部小何,是你们的帮扶人。”同行的村主任介绍道。
    “坐,坐!”朱大爷听完村主任的介绍后,让李大妈帮忙,缓缓地挪动身子靠在床头上。
    一番简单交谈后,我了解到,朱大爷双目失明,下半身瘫痪,生活起居全靠李大妈护理,更不幸的是,朱大哥早年离异,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幼女需要李大妈照顾,除了低保救助和朱大哥在外务工,家里没有其他收入,生活举步维艰。随后,我向他们宣讲了最新的扶贫政策,询问当前需要帮忙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何干部,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办好危房改造手续?”李大妈说,因为现在住的泥巴房子年久失修、漏雨开裂,有倒塌的隐患。
    “按国家政策,是可以危房改造的,我联系一下相关部门,看能不能尽快落实。”我答应帮忙对接。
    从李大妈家回到村部,我立马找到县里驻塘下村扶贫工作队的张主任。张主任告诉我,年初驻村工作队上门走访时就已得知朱大爷的困难情况,朱大爷的房子已被评定为危房,确定重新改造。
    “李大妈家你去对接,我对接一下上级政府,有什么手续需要办我们上门服务,一定尽快办好!”张主任考虑到朱大爷家情况特殊,赞成特事特办。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们把手续办好了。”没几天,我把办好的危房改造手续送给李大妈,她笑容满面,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拉着我的手说:“真是太感谢了,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
    因朱大哥在外务工,为了让李大妈尽快住进宽敞舒适的房子,张主任与我多次前往现场实地查看,帮助设计房屋施工方案。为了房屋符合建设规划且布局合理,我们还邀请了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测指导,通过一次次精准测量和反复协商,最终确定房屋朝向与周边布局。
    谁知,房子开工后,建着建着资金却不够了,朱大哥和李奶奶心急如焚,危房改造一度搁浅。
    依据政策,房屋建好后政府才补贴3万元作为改造资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与张主任想办法在房屋建成前,申请了2万元先期拨付,才使房屋继续建设。
    就在朱大哥的新屋已基本完工,李大妈住进新屋的愿望指日可待时,我接到了朱大哥一通电话,原来房子因为没有安装扶梯、卫生间设施不齐备、楼顶雨棚缺失等问题通过不了验收,使得剩余的1万元补贴拨付不下来。
    电话中朱大哥唉声叹气,为了给朱大哥信心和希望,我让朱大哥抓紧时间去修缮以通过第二次验收,我负责借出修缮资金缺口及协调第二次验收。
    “多谢你,明天我新房子进火了,你一定要来吃个便饭!”不久,房子二次验收通过后,朱大哥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邀请我。
    “我出差了,不过我回去一定第一时间去看看!”听到电话那头朱大哥很兴奋,我心里如释重负,十分开心。
    出差回家后,我扔下行李直奔李奶奶家,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道县纪委监委 何俊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