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常德经开区:危改“钉子户”的转变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1-07 09:51 来源:三湘风纪网

    “镇里通报我,我感觉有点冤。”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栗山口村党总支负责人张绪文来到镇纪委办公室,一坐下来就大倒苦水,“还真不是我们的作风有问题,是李某某自己的思想还没有转变。”
     张支书口中的李某某是栗山口村7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一家5口还居住在一个80年代修建的房屋了,因为年久失修,被评定为D级危房,并纳入了今年全镇的贫困户危房改造计划。
    “我们好的歹的都说了,他自己就是不愿意改,我手机里还有我们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上门做工作的照片和视频,李某某自己也有书面的说明,就是不同意。我们真的是拿他没有办法了”。张支书越说越觉得这户是个危改“钉子户”,难以做通思想工作。
    “贫困户还住危房,就是中央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有差距,不管是什么理由,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改善居住条件。你是村里的第一责任人,批评你没有错误。你呀,不仅要虚心接受,还要继续工作。今天晚上等老李收工回家,我和你,还有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队一起上门做工作”,面对张支书的无奈,我决心和张支书共同拿下这个危房改造的“钉子户”。晚上,和李某某见上面、聊了天,了解到老李儿子已达婚龄,一家三口也都在经开区的同一工厂打工,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早有危改的想法。但老李认为老房子太旧,没必要再改,直接修新房又担心钱不够。目前老李苦于手头积蓄不多,怕自己的房子成为一个“半搭子”工程,才不敢贸然开工。了解到这个思想前提,工作就好做了。我们拿出纸笔,一项一项的和老李算起账,从钢材价格算到了黄沙水泥,从旧物利用算到了人工工资。经过一番计算,重新修建房屋需要资金约11万元,老李本人仅有积蓄5万元,加上最高危房改造补贴2.5万元,仍然还有3.5万元的缺口。老李眉头紧锁,犯起了难,“要不就算了,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这3万5千元也不是小数目,不要让你们为难了,是我自己不要危改的,不怪你们,上级来了我也这么说。”见老李有些打退堂鼓,我急忙安抚道,“别急老李,我们扶贫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你的住房问题。来,我们一起再商量商量。”通过反复商量,我和张支书拿出了一个“预支+支援+担保”的方案,“预支”就是找老李工作的工厂预借一家人的工资2万元,“支援”就是村委会从后盾单位提供的扶贫工作经费中挤出0.5万元来优先解决老李的缺口,“担保”就是在房屋建设尾期如资金仍然不够,就由村委会担保水泥、黄沙等建筑材料1万元。经过这样一算账,老李终于同意了开始危房改造。
    第二天,我们一行又马不停蹄赶到了老李工作的工厂,与企业负责人见面,道出了老李预借工资的原委。企业负责人通情达理、坚决支持,并同意批准老李1个月的假,让其回家先把房子建好。随后我们再次到老李家登门,老李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结已解、眉头舒展,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如今,老李的房子已经完工,马上就可以搬进新家。当张支书和我再次登门道喜之时,老李紧紧的握住我和张支书的手,不善言辞的他说,“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多亏有了你们这些人,谢谢你们!”。(常德经开区纪工委  谢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