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慈利:这条路竣工后,他们缘何又“挖”了10次?

“工程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验收工程,怎么知道下脚有多深?怎么测算工程量呢?”近日,慈利县东岳观镇阳凤坪村对村主干道改造升级工程进行现场验收,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老张对如何确定工程量犯难了。
原来,阳凤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与书记都为唐姓亲戚,为了避嫌,今年年初村务监督委员会改选老张为主任。但是这个路基工程去年年底就动工完成了,现在路面砌方等可见工程的验收工程量与施工方是一致的,但村主干道改造升级后,经过挖方、填方,工程竣工后由于地基被掩埋导致砌坎的浆砌方无法准确计量。
“为了让群众明白,一定要重新测量工程量。现在工程做好了,看不到下脚到底有多深,我们就从旁边往下挖,挖到下脚的底就能测出来有多深了。”老张凡事都很较真。
“人力往下挖,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啊。如果施工方没有谎报工程量,可是有1.5米深的路基啊。不如就按施工方报的工程量算。”人群中有人提出异议。
“我们都是农民,锄头挖了几十年了,怕什么!”工程理事会理事长老史赞同老张的意见。
“我看挖一个还不够,要多选几个点挖了测才有说服力!”村主任老卓和施工老板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异口同声说道。
说干就干。很快,钢钎、铁锹、锄头、卷尺等五花八门的“验收工具”便出现在验收场地上。老张、老史、老卓轮流上阵,挥舞着锄头、钢钎、铁锹沿着路基边缘往下挖,秋风习习,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忙活了大半天,但似乎离硬地基还远着呢。
“算了,挖到底了也不起作用,再说还有纪委监管呢,何必这么较真!”有村民劝他们。
“群众选我,我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我绝不允许村里花一分一厘冤枉钱!”老张挥舞着锄头坚定地说道。
“快了,快了,就要挖到底了!”老张突然很激动,连忙拿起钢钎用力往下一戳,“不错,是硬底子,快拿卷尺来!”
在工程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干部、施工方及附近村民的见证下,这条2000米的路最终挖了10个测量点,经测量,地基深度达到了施工方报价的1.5米,现场所有人员终于松了口气,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也有村民认为这么大张旗鼓进行工程验收似乎不值。但老张却认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群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只要是我们职责内的,我们就要监督到位,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
“现在有了他们的‘挑刺’, 老百姓对我们村里的工作更放心了!”对此,村主任老卓深有感触。“以前,因为信息不公开,很多村务群众没参与,对我们产生了很多误解。”
村务“晒太阳”,村民喜洋洋。将知情权和监督权交给老百姓,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变“为民做主”为“请民做主”,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层堡垒,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慈利县纪委监委 吴凡 黎鹏)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