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临武:“四力”并举 纵深推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1-14 11:47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1-10月,临武县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立案94件,党纪政务处分62人,问责82人,追缴资金36.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1.6万元。”临武县纪委县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在委机关月工作调度会上通报了这一系列数字。  
    今年以来,临武县纪委县监委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抓手,四措并举,精准发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全县释放脱贫攻坚“敷衍塞责”必问责、敢动“奶酪”必严惩的强烈信号,稳步推进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
    紧盯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发力。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狠抓责任落实,成立了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扶贫、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临武县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精神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压实各级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使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向基层延伸。持续聚焦脱贫攻坚“六个责任主体”,列出6个方面29个作风问题清单,由县纪委书记对乡镇党委书记、行业部门“一把手”进行了逐一访谈,对33名未正常履行主体责任的党员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约谈提醒派出单位一把手8人。
    紧盯问题线索,处置管理发力。一是加强部门协调合作。要求扶贫、财政、审计、巡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将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移交,由县纪委统一分类处置,精准监督执纪。二是用好“互联网+监督”平台。扎实做好后台数据碰撞,及时受理平台投诉举报,开展大数据分析比对,每周对扶贫领域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梳理汇总。三是做好信访排查。县专项整治办每月与纪委信访室沟通,对信访室受理的问题线索进行甄别,及时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归类。四是开展好扶贫扶贫领域线索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受理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共对236条问题线索进行了再核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五是做好问题线索的跟踪。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施每月一汇总、每月一调度,由专门负责人每月将问题线索汇总,同时组织各纪检监察室召开调度会,及时跟踪问题线索处理情况,对于省市交办问题线索,实行优先处置,提级交办,快查快办。截止目前共收集问题线索81条。
   紧盯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发力。一是经常性监督。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工作格局,由党风政风室负责统筹协调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按照纪检监察室联系片区工作机制,协调指导派驻纪检组和乡镇纪委开展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察办今年开展了第六轮、第七轮巡察,都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主题,边巡边查边改。两轮巡察对14个单位党组开展了常规巡察,延伸巡察了124个村级党组织,向县纪委县监委移交了74条问题线索,涉及和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相关问题有70条,其中扶贫领域22条,问责处理31人,约谈或提醒谈话93人,清退各类违规费用44.88万元。二是常态化督导。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督导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抽调相关单位人员,组建六个督导组,分六个片区对13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每两个月一次的常态化督导,直到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人口脱贫销号。截止目前,通过常态化督导下发整改交办函41个。三是全覆盖检查。围绕省纪委“一季一专题”,针对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三个专题对所有相关职能部门、13个乡镇进行了3次全覆盖检查,走访了贫困户229户,非贫困户183户,生态护林项目25个,易地搬迁点19个,“全面改薄”学校工程项目17个,发现问题线索41条,现均已查处到位。
    紧盯群众利益,追责问责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围绕民政救济、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紧盯涉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严查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截止11月10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立案94件,党纪政务处分32人,追缴资金36.8万元。同时,加大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共下发扶贫领域典型案件通报15期82人。(临武县纪委监委 陈金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