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南县:“失而复得”的教育补助金

“你家小豪在读小学,按政策能享受贫困户教育补助,你家的补助金已经发放到位了吧?”今年6月初,益阳市南县中鱼口镇纪检干部通过走访该镇贫困户孙某家,摸排扶贫领域相关问题线索。
“我不太清楚啊,过几天我去镇中心校问问看。”孙某妻子小唐却挠起了脑袋。
过了一段时间,小唐来到镇中心校询问相关情况,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你们家已经享受到贫困户教育补助了。”联校工作人员告诉她补助早就发放到位。
“但是我们没收到这笔钱呀,我家小豪也没在学校领到过呢!”小唐焦灼万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搞腐败?
带着疑惑,小唐将情况反馈到了镇纪委,收到问题线索后,镇纪委立即调查事情原委。镇纪委先是去了镇扶贫办,了解确认孙家确实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符合享受贫困户教育补助金的条件。随后,到镇中心校查询贫困户义务教育补助明细,核实到孙某家已经提上了教育补助的名单。
贫困户义务教育补助是从2016年开始施行的,根据国家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资助标准是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分学期发放。孙某家在2014年便被评为贫困户,孙某有智力障碍,育有两个儿子孙某鸣和孙某豪,刚成年的大儿子孙某鸣家中待业,9岁的小儿子孙某豪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小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收入来源,一直未脱贫,符合贫困户义务教育补助的申报条件。名单无需自己上报,由各乡镇中心联校上报,补助则是由县教育局直接发到受补助对象一卡通中。
“既然名字已经被上报上去了,卡里没收到钱吗?”镇纪委带着小唐一起去了趟镇邮政银行,查询补助一卡通的银行交易记录。看着交易记录和卡上的资金情况,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都是一场误会。因为孙某存在智力障碍,而小唐又经常在外务工,孙某家的一卡通一直都存放在孙某弟弟那代为保管。弟弟一直没有去查过卡里的情况,并不知晓发放了补助金的事。小儿子孙某豪更是没在意这个事。
小唐的焦急随着信访结案而释然,她向镇纪委表示感谢。
“把每一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既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更让他们从党和政府细致认真的工作中感受到温暖,群众才更觉幸福。”该镇纪检干部如是说。(南县纪委监委 姚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