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临澧:海明的希望

初秋时节,蔚蓝的天空一尘不染。田野里稻浪滚滚,像一片金黄的海洋。走在乡村公路上,我一边享受着金秋美景,一边想象着初次到冯伯家可能看见的情景。
冯伯是望城街道桂花村二房组贫困户。前几天,我接过县纪委监委蒋常委的接力棒,成为他新的脱贫帮扶责任人,今天是第一次走访看望。
动身前,我特意做了功课:冯伯一家六口,老两口年老体弱,生活基本自理但无劳动能力,本人还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儿子海明放不下患病的爹娘,辞去沿海的保安工作,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只留下妻子独自在外打工;孙子孙女都住校读高中。
从乡村公路转弯,沿着一条沙土小路走下去就到冯伯家了,等在门口的海明将我们迎进屋子。
“冯伯,您身体还好吧?”看到一位坐在墙角休息的老人,我猜测是冯伯,便上前问候。
“呃,呃!”冯伯满脸笑容,不停地点头,好像听懂了我的问话。
“谢谢你们,我爸身体比之前好多了。”海明在一旁帮忙答话,“上半年我爸犯病在县二医院住了两个月,结帐时医院全免了,硬是没收一分钱。”
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向旁边的偏屋。屋中央一口巨大的铁锅上落满了灰尘。“这是煮猪食的大锅。”海明解释道,“等猪瘟一过,我还要继续养猪。”
村干部介绍道,这几年,海明在县纪委县监委的帮扶下,靠发展生猪养殖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去年顺利地脱了贫摘了帽,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有奔头。尝到甜头的海明今年扩大了养猪规模,却怎么也没料到正碰上闹猪瘟!
“去年出栏十多头肉猪,今年年初栏里最多的时候养了二十多头猪,后来猪瘟就来了......”海明向我们介绍起让他终身难忘的那一幕。
海明说,他想过偷偷找猪贩子卖猪,也想过找杀猪佬把猪杀了卖钱,但最后,这些念头都打消了。当畜牧局的工作人员将栏里的猪全部拖走时,面对曾经的希望,他背过脸偷偷地流泪了。
那天,蒋常委特意留下来陪他,说希望一直都在,等瘟疫一过就可以再养。还告诉他“猪娘”都是买了保险的,有赔偿;而且每一头因疫病捕杀的猪都会有资金补助。最后,蒋常委安慰海明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使脱贫了,政府也不会不管的。”
说到这里,海明那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听海明讲述他与扶贫帮扶人的故事,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接好蒋常委的接力棒,把解决群众突出问题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告诉他取消生猪禁养的消息,让勤劳的人们战胜贫困。
要离开冯家的时候,海明带我们来到屋后一长排猪舍前,空荡荡的猪栏,地面、墙上都抹上了白石灰,就等着一头头猪崽住进来。(临澧县纪委监委 裴宜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