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突出“四项举措”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

2019年以来,桃源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标本兼治,突出四个方面举措,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突出廉政风险排查。坚持以防为主,从制度机制入手,全面堵塞漏洞。针对部分单位脱贫攻坚权责不够清晰、工作程序较为随意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指导相关单位按照“定准脱贫攻坚职责—梳理脱贫攻坚流程—找准廉政风险点位”的程序,落实查全、查细、查深、查实要求,从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全县58个单位、118个股室,共查找廉政风险点位395个,提出592条防控措施,有效防止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生。
突出信访难题化解。针对扶贫领域重复访、越级访数量居高不下问题,县纪委监委打破常委“坐堂接访”模式,9名班子成员下沉到9个信访举报问题突出的联点村,接访接到“田埂”上,围绕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村支“两委”“三资”管理、村(居) “三重一大”工作和小微权力运行等情况,切实摸排干部与民争利、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欺压群众的问题线索,着重化解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上级交办以及引起重大舆情造成负面影响的三类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问题,实行由1名县纪委监委领导领办、1个部门具体承办、1名专干联络的“一包到底”格局,县专项治理办公室动态跟踪,督促跟进,确保扶贫领域信访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收到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同比下降73.8%,市以上越级信访量同比下降72.5%。
突出腐败问题整治。对群众身边的“小微”腐败腐败问题实行零容忍、严查处。联合财政、农业部门成立3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县112个村居进行“三查三看”,即查资金额度,看发了多少;查资金发放,看代发金融机构“一卡通”办理情况;查资金去向,看钱去了哪里,有无违纪违法问题。在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专项整治工作中收集问题线索3条,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整改项目10个,收回违规发放资金18.74万元。针对乡镇(街道)、村(居)的扶贫干部易滋生“渐进式腐败”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结合作风纪律整顿组织扶贫干部自查自纠,逐条列出问题清单,限时整改,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队伍。同时,以“护民生、促脱贫”为目标,扎实开展“打伞破网”行动,深挖扶贫领域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先后立案审查调查16人,组织处理22人,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4人,向上级纪委移交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1人。
突出监督网络构建。通过巡察发现、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监督渠道。今年来,县委巡察办积极发挥巡察“探头”作用,对贫困乡镇、村居开展政治体检,四个巡察组进驻8个重点贫困乡镇、35个贫困村精准查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共发现问题232个,移送问题线索31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组织处理46人。各乡镇(街道)全面建立“清风连心桥”微信监督群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监督,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其中,每周发布扶贫相关信息3-5条,目前全县28个“清风连心桥”共受理各类诉求427条,了结425条,了结率99.5%。同时,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载体,广泛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桃源县纪委监委 文皓)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