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衡南:蹊跷的“羊场”

2019年8月,衡南县委第一巡察组向县纪委监委移交“柞市镇洪堰村存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线索。为核实相关情况,由驻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利民带队前往柞市镇调查。
“羊场规模还不错,可是怎么没有羊?为什么没有跟贫困户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联系机制?”
“我们村有养殖黑山羊的传统。为了做大传统养殖业规模,村里决定支持养殖大户唐某勤、李某才建设黑山羊养殖场。贫困户也可以到养殖场做工,从而减少贫困发生率。但是2016年发羊瘟,养殖的黑山羊都死掉了,这两年就没有养羊。”柞市镇洪堰村的村支部书记陈某回答道,并将《山羊养殖扶持工作协议》拿出来给调查组人员查看。
“那你把羊场主的联系方式给我们,我们要核实一下。”
“这……因为发羊瘟不能养殖,他们现在已经外出到祁东县做生意去了,我不晓得他们的号码。”陈某支支吾吾地回答。
调查组的同志顿生疑虑,但还是不动声色地离开了羊场。随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羊场主唐某勤。“洪堰村的羊场是我和朋友在2013年建的,村里没有给过我们一分钱。”唐某勤的回答让纪检组的同志大吃一惊。
看来,洪堰村的这个“羊场”果然有问题。
为了尽快查出其中的“猫腻”,调查组的同志连续多日走访谈话和查阅账目,很快发现了其中藏着的秘密。原来,洪堰村贯子组要进行一项砂石路改造工程,这当然是件大好事,但却让村支“两委”班子犯了难。洪堰村是衡南县最为偏远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很差,民风强悍。该村共34个组,有17.8公里通组公路需要维修或硬化,不管优先改造哪一条路,都会有群众闹意见。为解决这个大难题,时任支部书记陈某决定当一回“好人”,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虚拟羊场建设项目向县里争取扶贫资金。考虑到贯子组路况最差,于是将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拆开”:大部分用来修通组公路,余下部分走访慰问村里贫困户。
“修建贯子组公路的承包合同及付款领条都保存在村里,没有到镇经管站入账。我只是想为村里办点实事,而且使用这笔钱开会大家都同意,也签了字的。这笔钱没有兜进自己口袋,算不得违纪吧?”面对询问,陈某显然有些紧张。
这9万元是黑山羊养殖和乌鸡养殖的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你是老党员、老支书,怎么能拆东墙补西墙,违反扶贫政策呢?”调查组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我也晓得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可我也是一片好心,想解决村里的一些问题。没有遵守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我愿意接受组织处理。”经过摆事实、讲道理,陈某终于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柞市镇洪堰村村支部书记陈某、村主任李某受到党纪处分并立案侦查,相关责任人6人受到组织处理,追缴资金7.32万元。
户尽脱贫春酿酒,人皆向善德培花。各类扶贫专项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干部不管是出于何种“好心”、“公心”,未经批准也不能随意改变扶贫资金用途。县纪委监委要求县财政局、县扶贫办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各乡镇开展自查自纠、着力整改,确保扶贫资金不被滥用。(衡南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