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古丈:打好整改“组合拳” 提升群众“满意度”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1-29 09:11 来源:三湘风纪网

    “风景如画、高楼毗邻、道路通达、空气清新,庭院内老人们促膝唠家常,广场上孩童们开心追逐戏耍,‘扶贫车间’里妇女们笑声爽朗、话语不停……”这里是古丈县整改完成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民家园”。今年以来,该县以抓好中央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高标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组合拳”,致力打造暖心工程,不断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
    压实责任抓整改。针对“新民家园集中安置点存在道路不通畅、化粪池泄露等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召开现场会,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解决难题,并安排部署对县域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全覆盖“回头看”。县纪委监委切实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对“回头看”工作全程监督,督促县发改、住建、国土、执法、财政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抓实整改,先后开展4次现场督导,发出监察建议2份、整改督办函4份,督促整改问题16个。相关职能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标对表、倒排工期、立行立改,累计投入整改资金150余万元,硬化入园路、新建防撞墙、铺设排污管、疏通化粪池,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并实施了集中安置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创新机制破难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和古阳镇政府建章立制,将搬迁户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创设以党支部引领、小区物业管理和楼栋长分片、群体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模式,通过发放“联心卡”、楼栋长入户宣传、便民服务微信群、党员微信群等途径宣传党支部工作,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小区有了党支部,群众有了主心骨”,每日便民服务登记表,都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位搬迁群众的每一条诉求和困难。对搬迁户未来生活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至少为搬迁户每户提供一名劳动力就业服务,切实解决搬迁户面临的“既要照顾家庭,又需打工就业,增收较为困难”等难题。积极协调县农家女素绣有限公司,把“巾帼扶贫车间”开到安置区,以“扶贫车间”为载体,通过技能培训、委托搬迁户绣制加工素绣湘服、湘西苗绣产品等方式,优先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每月能够增收两、三千元,全县共建立扶贫车间5个,实现400余名搬迁群众脱贫增收,激发了搬迁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
    暖心服务保权益。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消防大队、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古阳镇政府和社区,在集中安置区开展“消防安全及生活技能培训”活动,帮助搬迁群众掌握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实现搬迁户从“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同步开展“文明家庭”“脱贫之星”等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让搬迁群众沟通感情、拉近距离、和谐相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将搬迁群众中患大病、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为搬迁群众医疗保障政策转移接续搞好服务,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与教育部门搞好协同配合,就近将搬迁子女安排入学,对搬迁学生来一个接收一个,确保搬迁学生全部入学。在全县安置点安排水、电维修工,和县水厂、电力公司对接,对于搬迁群众在生活用水、用电方面产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妥善解决。派员参加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工工会选举大会,70多名易地搬迁群众代表聚集一堂,举手表决产生了7名工会委员会委员,集中安置区后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全县搬迁安置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28户1085人,更好地融入了新家园、适应了新环境。(古丈县纪委监委  向云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