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苏仙:扶贫从扶心开始

“陈大哥,你才50多岁,身体健朗,儿子也年轻,一把好劳力,只要用心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唉,小谢呀,不瞒你说,这些年我也做过一些事,但都做不活,心就凉了,没有了心思,人也不想动了。”
老陈是我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对象,住在苏仙区良田镇堆上村,因为家里穷,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当,人老实巴交,老婆走了,儿子30好几了也找不到老婆。虽然前两年靠政府帮助,修缮了住房,但是总感觉他的精气神没有提起来。我也曾经提出帮老陈在附近工厂找个长期的事做,但他也以无法兼顾家里的原因拒绝了。我在了解了老陈家里情况基础上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方面老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做起事来没有什么动力,一些需要重体力的活也干不动了;另一方面老陈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致富门路。但是老陈身体情况不错,儿子也是一个好劳力,只要肯做事,一定可以让家里好起来。于是我每次去他家,除了跟他讲解最新的扶贫政策外,还耐心与他攀谈,问他有什么打算,对生活有什么希望,渐渐地老陈在我面前也开始健谈起来,人也有了一些精神。
2018年,苏仙区出台了一个产业扶贫奖补资金政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项目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用来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去了村里,“陈大哥,你不是一直说不知道做什么事好吗,现在我们区里有一个产业帮扶政策,养鸡养鸭不仅可以获得政策资金补贴,卖了还能赚些钱,你要不要试试看?”我把这个政策仔仔细细的讲解给老陈听,把奖补的标准也展示给他看,“你看这个政策多好呀,你以前说长期外出做事没办法兼顾家里,现在你在家里搞些养殖业,花不了太多成本,又不需要很大的体力,既可以赚钱,又能管到家,何乐不为呢?”在我的一翻劝说下,老陈心动了。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小谢呀,按你说的,我今年养些鸡鸭试试看!”老陈平时总是暗沉沉的眼睛里,闪出了些许光彩。
这一年,老陈尝试着养了三十来只鸡鸭,我春节前去看望他时,他已经一扫当初的沉闷,脸上荡起了笑容。“陈大哥,你养的鸡鸭都卖完了吗?”我问道。
“卖完了卖完了!”老陈叠声说道,“农村里养的土鸡土鸭,味道好又健康,政府还发给了我补贴的钱,降低了我的养殖成本,我今年养的鸡鸭全都卖完了,城里人都抢着要,明年呀,我想再多养些!”
2019年,尝到了甜头的老陈一口气养了100多只鸡、鸭、鹅,我下村跟他宣传产业帮扶贴息贷款的政策时,他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并主动要我帮他填写产业帮扶贴息贷款的相关申请表格。
“党的政策好,这么关心我们贫困老百姓,想方设法给我们找路子、想办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事呢?”老陈感慨地说。
“陈大哥,只要肯干,脚踏实地,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不过你养这么多鸡鸭鹅,可要时常与镇里的畜牧兽医站联系,天气不好时及时预防禽流感,避免损失……”我跟老陈说着,看着老陈与几年前相比判若两人,现在的他浑身都是做事的劲头,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
我们常说,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做事的激情和动力,心也跟着贫困起来。借着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调动贫困户的做事积极性,扶贫先扶心,让更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苏仙区纪委监委 谢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