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蓝山:路灯“照亮”桂源村百姓的心

“成书记,亮了亮了,真的亮了!……”傍晚时分,坐落在蓝山县大桥瑶族乡西南角的桂源村,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宁静。
十二月的夜晚,寒风凌冽。和从前不同的是,村里新装上的70盏太阳能路灯宛如夜空点点繁星,将整个村庄的角角落落都照亮了。但是,蓝山县大桥瑶族乡纪委书记兼桂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成章刚仍然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在挨条挨道检查,看哪里还需要加装几盏。村民们见到成章刚来了,纷纷围上来打招呼。
看着路灯下打闹嬉戏的小孩子们,成章刚的思绪回到了半年前的夜晚,“成书记,大桥瑶族乡7个村其中6个村都有路灯了,只有我们桂源村没有,群众要求很强烈,我为这事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了。”晚上十点,村主任欧阳伟仔在桂源村扶贫工作群发出感慨。
长期以来,对地处偏僻、居住分散的桂源村广大村民来说,能像附近村一样安装路灯,解决夜间出行困难成为了他们的“奢望”。
“村里多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特别是到了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村民们十分不便,也容易出安全事故。”
“只要是群众所期盼的,大到修路、修自来水、修水渠、修公园,小到资助贫困户种植养殖、设立公益性岗位,都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章刚当即在微信群里表态道。
“可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口很大。”
“我们扶贫工作队一定要为村里247户家庭点亮一盏照亮前方的灯,一盏看到希望的灯。”
……
直到凌晨一点,微信群里仍然热闹非凡,大家围绕项目申请、资金筹集等问题,你一言我一句,纷纷献计献策共谋“路灯工程”。
如何既解决资金缺口,又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这让成章刚又犯了难。为了让桂源村早日通上路灯,成章刚拉来扶贫工作队的“智囊团”商量起来,通过多方商议,工作队最后决定采取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县扶贫帮扶单位支助、本村在单位工作人员捐助、向其他单位争取,村集体自筹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的村里资金难的问题。
说干就干,成章刚一方面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针对路灯类型、数量及安装位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联系灯具厂家了解性价比高和能够满足农村实际需求的产品,同时,连续数晚和队友一起到村里各组实地考察,走遍村里每一条巷道和每一处角落调研照明需求,最终确定采用既简便、耐用、实用性又强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进村主要道路、转弯危险路段及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区域。从此桂源村1247名群众的“奢望”得到了实现。
“这下子方便了,还可以给家里省电了。”趁着路灯亮起来,村道边的一户村民干脆把自家农机扛到路灯下修理。
“路灯亮了,我们的心也暖了,眼睛也亮堂了,晚上再也不用黑灯瞎火的走路了”周边几户也纷纷出来见证路灯“亮起来”。
“感谢成书记和工作队实现了我们多年来的梦想呐!”村民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村道如何规划,村居如何提升,产业如何发展,帮扶如何精准,项目如何落地……扶贫工作如何全面覆盖、如何精准到位都是我们乡纪委扶贫工作队要仔细研究的‘学问’。我们将带领村民为美好生活而努力,打赢无硝烟的脱贫攻坚战。”静谧的村庄路灯亮起来了,成章刚走在村道上,扶贫的脚步从未停歇,更加坚毅笃行。(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赵卿)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